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06-06 09:48◆呂 翼
洋芋在到昭通之前,便歷史久遠。這令人尊敬的作物,起源于秘魯安第斯山脈。有趣的是,最古老的洋芋的遺體化石,是從海拔2800米的安卡省高原奇爾卡峽谷洞穴中發(fā)現(xiàn)的,距今已近萬年。可見寒冷并不是件壞事。
人們在漫長的歲月里,與洋芋一同成長。人由猿猴而變,而洋芋則從觀賞植物、奢侈品、藥物,再成為食品,一路走來,逐步發(fā)展成為眼下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的美食佳肴。其間有過榮華,也有過衰落,甚至還受到被它滋滋哺養(yǎng)的某些人的誹謗和誤解。1765年,法國科學(xué)院編篡的《大百科全書》里,說它是“粗糙的食物”,只配給“下等人充饑”,是“牲畜的飼料”。舊教徒仇恨這種農(nóng)作物,編造說它是惡魔撒旦的化身,是妖婆嘴里的穢物。我以為,洋芋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它沒有被那些惡意的唾沫所淹死。時事變遷,洋芋已經(jīng)成為人類真正最有價值的財富之一。洋芋的馴化、改良和廣泛種植,成為人類征服自然最卓越的事件之一。洋芋在漫長歲月里艱難跋涉,逐步完善,成為我們的神——生命之神、自然之神、豐收之神……
?“不與五谷爭地,凡瘠鹵沙崗皆可以長”(《廣陽雜志》)。洋芋在烏蒙大山這塊土地上安家落戶,亦時日久矣。想當(dāng)年,洋芋如帝王一般尊貴,從秘魯安第斯山脈,不遠萬里,跨過大洋,來到中國。其間肯定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驚濤駭浪,無數(shù)的死生契闊。人背馬馱,涉水翻水,來到烏蒙山這片土地上時,它肯定不知道,這里會是它最好的家園。當(dāng)它在這里生根發(fā)芽之后,它才覺得,這里的天空是它的天空,高遠干凈讓它心情舒暢;這里的山巒河流,仿佛就是為它所布局;這里的土地深處,埋藏著它正好需要的無比豐富的營養(yǎng)。它在這塊土地上,根須發(fā)達,腰枝朗硬,不缺吃,不少喝。洋芋植株從高大瘦弱到粗矮壯實,結(jié)薯從分散到集中,品質(zhì)逐步提高。年年歲歲,代代相傳。
之所以稱其為帝國,是因為這塊土地的廣闊。彈丸之地肯定不叫帝國,蠻荒之地肯定不叫帝國,沒有文化的地方肯定不叫帝國。帝國之大,須得跑馬十天;帝國之久,須得上數(shù)百年;帝國之富,土地皆可流油。昭通上數(shù)400到600萬年以前,這里就有劍齒象,這里就有古猿,這里就有若干的生物存在。昭通屬云南三大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千頃池碧波蕩漾,令人神往,此后又有南夷道、五尺道自此經(jīng)過,商賈往來,民風(fēng)多元,文化積淀就此深厚。再者,此乃彝族文明的發(fā)祥地,早在春秋時候,這里就有彝族人文始祖阿普篤慕,開疆?dāng)U土,分支六祖。
之所以稱其為帝國,是因為這里物產(chǎn)豐富。這塊土地上,有蘋果、天麻、花椒、包谷……每一樣都為人們立下汗馬功勞,每一樣在歷史中都有著顯赫的地位,它們都為這塊土地作出了和還在作出積極的貢獻。但這里的洋芋更甚。人們早上吃洋芋、中午吃洋芋、晚上吃洋芋;白天吃洋芋,宵夜也吃洋芋;平時吃洋芋,節(jié)日也吃洋芋;人吃洋芋,牲畜也吃洋芋。昭通以洋芋作為主食,不是因為窮,而是因為富有。春種一粒栗,秋收萬顆籽。種少獲多,不費耘鋤。到了秋天,昭通人家家戶戶的洋芋都堆滿了院子,堆滿了屋子,一年下來,有這樣的結(jié)果,就會因此而感到知足,感到幸福。
之所以稱為帝國,是因為它們有美好的品質(zhì)。洋芋有伏地而生的品質(zhì),舉目四看,整個烏蒙群山之間,到處都有它們?nèi)f頭攢動的場景;洋芋生生不息,數(shù)百年來,它們在嚴冬來臨時休眠,當(dāng)給予它們春天要來的信號,它們便將積蓄了一年的生命力瞬間暴發(fā),在所有植物還在伸懶腰的時候,冒出了第一張綠色的音符;它們有樂于奉獻的品質(zhì),不管是人們在饑餓的歲月,還是在富裕的年代,只要人們需要它,它就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是好吃。徐渭詩云:“榛實軟不及,菰根旨定雌,吳沙落花子,蜀國葉蹲鴟。配茗人猶未,隨羞筯似知。嬌顰非不賞,憔悴浣紗時。”說的就是它了,地位很高,不可小覷。據(jù)說,在全世界,洋芋可以加工成四百多種味美的主副食品,昭通的做法,恐怕就不下百種,燒、煮、煎、炸、腌等方法無一不可。
之所以稱為帝國,是因為這里的人才,確有氣象。在烏蒙山成長起來的人,看慣了長山大水,走慣懸崖陡坎,頂慣了風(fēng)霜雪雨,過慣了饑寒交迫。他們吃苦耐勞,他們敢愛敢恨,他們什么都經(jīng)歷過,他們什么都能面對。正因為吃了大洋芋,使的是個個力。因而這塊土地上的人,個性強,力氣大,做事干脆,不卑不亢。他們文能提筆,著書立說;武能提槍,定國戍疆。乃真漢子也。這樣的人,史上不鮮見,現(xiàn)在還更多,磅礴烏蒙如走泥丸,大千世界盡在眼下。有這樣的臣民,乃帝國之大幸。
之所以稱帝國,是因為這里的洋芋有非常的品質(zhì)。這里的很多人,都能夠像洋芋一樣,隨地生根,遍地收獲。數(shù)百年來蓬勃生長,不衰不竭,不斷地在奉獻。松柏長青、品高質(zhì)上,可它只能觀賞,只能給人以精神上的鼓勵;玫瑰艷麗,并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可它也只局限于表達上的需要。當(dāng)饑餓來臨的時候,當(dāng)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只有洋芋會默默地,在某塊泥土之下,在某個角落等候。只要需要,可以燒,可以煮,可以煎,可以炒,甚至挨千刀,下油鍋,也一聲不吭。
之所以稱為帝國,是因為這塊土地前景值得期待。吃洋芋者,氣大聲宏;吃洋芋者,才思敏捷;吃洋芋者,勤勞誠懇;吃洋芋者,身強體壯。這里有過曾經(jīng)的輝煌,但也因為各種原因而蒙塵染垢。那些都是過往。沉積于厚土之下的后發(fā)優(yōu)勢,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地理位置,生生不息的人才,強大的交通網(wǎng)絡(luò)……一切都從種洋芋、吃洋芋開始,一切都從尊重洋芋開始。
法布爾說:“歷史贊美尸骨累累的疆場,卻不屑于談?wù)撊祟愘囈陨娴霓r(nóng)田,歷史知道皇帝私生子的姓名,卻不能告訴我們小麥是從哪里來的。這就是人的愚蠢與和偏見。”我們種植洋芋,研究洋芋,為洋芋喜,為洋芋憂。事實上,就是關(guān)注人類命運極有良心的舉措。
帝國興,百姓興。帝國強,百姓強。洋芋在這里擁有一切,洋芋也讓我們擁有一切。群山磅礴,江河奔騰。昭通因為洋芋而屹立,昭通因為洋芋而富足,昭通也因洋芋而輝煌。于是乎,我把這片土地視為洋芋帝國。
(作者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昭通日報社總編輯、昭通文學(xué)藝術(shù)家創(chuàng)作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