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9-01-14 15:08◆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忠華
2019年元旦節(jié),金沙江畔也是雨雪飄飄,綏江縣廣大農村卻是熱火朝天的景象:拆除危房的、清運垃圾的、新建廚房的、硬化院壩的、裝修衛(wèi)生間的、購買電視機的、安裝衣柜廚柜的、打掃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廣大貧困群眾在掛鉤干部的幫助和帶動下,正在進行一場提升人居環(huán)境的補短板“革命”。
新建廚房樂起來
“林支書,我們家這個電線需要挪動一下,我們又不敢隨便動,要請你幫忙聯系南岸供電所,請他們來幫我們改線架電。”在南岸村26組,有三四家貧困戶正在建設新廚房。其中一家主人王定超看見林家壩片區(qū)黨支部書記林遐和過來,趕緊向林遐和反映了自己的困難。
“這個沒問題,我給供電所打個電話。”說著,林遐和拿出電話打了過去,對方回答說:“我們明天上午派人前來幫忙。”
王定超、黎良銀等群眾以前住在鎖水巖山上,曾是貧困戶,2015年實施了農村危房改造,將新房子建在了金沙江畔的公路邊,但沒有建廚房,都是在自家壩子里用磚塊支砌起露天灶臺,經常是在黑夜里摸索,在風雪中做飯。
2018年12月,綏江縣在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時刻實施了提升人居環(huán)境“補短板”行動,按照和“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王定超、黎良銀等在掛鉤干部和駐村干部的幫助下,開始新建廚房。
“今年春節(jié),我們就可以在新廚房里做飯團年,再也不會在露天壩里風吹日曬了。”黎良銀高興地說。
硬化院壩寬起來
“這兩家人的壩子是上周才硬化出來的,你們看,還是嶄新的呢!”在南岸村24組,兩幢漂亮的樓房立于公路邊山腳下,一個300多平方米的大壩子格外寬敞。
“這兩家人分別是在2015年和2016年實施的農危改項目,當年建房當年脫貧。”林遐和說,這兩家人以前經濟條件也不好,貸款修建兩幢樓后,全家的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只有老人和孩子在家,日子慢慢地就好起來了。
老主人林遐法見有客人來訪,趕緊出來招呼。“我的兩個兒子家里得到國家補助建房后,都脫貧好幾年了,沒想到國家還有這么好的政策,要補助我們硬化院壩,黨的政策真是太好了!”林遐法說,鎮(zhèn)村干部、掛鉤干部和駐村干部,親朋好友都來幫助,大家一天就硬化出了兩個兒子家的壩子,以后家里有個大事小務的,都可以擺上幾十桌了。
“掛鉤幫扶干部經常上門來,給我們宣傳政策,要求做到個人、庭院、臥室、廚房、廁所‘五整潔’,要整治好家居環(huán)境衛(wèi)生。我給我?guī)讉€兒子講了政策要求后,他們都匯款回來了,讓我請人把廚房、廁所裝修一下,在壩子邊種點花草,把臥室打掃整潔。”林遐法笑著說:“我們就在這公路邊住,要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不能給政府丟臉嘛。”
整治環(huán)境美起來
樓房內外裝修一新,壩子邊是花臺和菜園子,讓人賞心悅目;客廳里沙發(fā)、電視機、茶幾、冰箱依次擺放,感覺干凈整潔;臥室里床鋪平、被疊好,衣服掛在衣柜里,鞋子放在鞋柜上,窗臺前擺放有書桌和書本,看著就舒適。
“你們家是我們南岸村最干凈整潔的人家之一了哦。”南岸鎮(zhèn)黨委宣傳委員李應紅和女主人交談著,直夸她勤勞。
女主人宋萍給客人讓座、上茶,熱情地招待著客人。宋萍說,她們家2014年脫貧后,除了種植水果和地里的莊稼外,老公林朋在縣內做些零工,女兒在外上大學,一家人的日子雖然不算富裕,但也還殷實。
離開宋萍家院子,我們看見她們家大門上的對聯寫道:“合家歡樂財源進,內外平安好運來”,門前的兩個大紅燈籠格外喜慶。這,正是宋萍家幸福生活的寫照。
群眾不但要在物質上脫貧,精神上也要脫貧,人居環(huán)境要變美變好。為此,綏江縣按照干凈、清爽、整潔的總體要求,著力在廣大農村開展村莊環(huán)境和家居環(huán)境整治,重點是在“五整潔”的基礎上,做好拆危房、清垃圾、掃公路、凈河道、堆柴草“五件事”,整治好村莊環(huán)境,讓鄉(xiāng)村環(huán)境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