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01-30 10:28◇ 黃 尹
行道樹掛上了彩燈和大紅燈籠,工農廣場上新?lián)Q了醒目亮眼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牌,越來越多歸鄉(xiāng)的游子涌入小城來,年味一天比一天濃郁。
爸媽開始采購年貨,甚至不知道從家里的哪個角落把一年沒動過的圓肚子銅制火鍋搬了出來,洗洗刷刷,預備在大年三十的年夜讓其履行應盡的義務。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為工作的關系,總是很忙,把我寄養(yǎng)在外公外婆家。那時候我的性格很內向,幼兒手冊上老師總說我跟小朋友們不合群。外公外婆對我格外嚴厲,我總是一個人跑到四合院拐角的石階梯處,盼著快到周末,等著爸爸來接。慢慢長大,才懂得,外公外婆從小對我那些近乎嚴苛的教導,于我而言終身受益。
在那些年的記憶里,最開心最期待的,莫過于過大年。因為不僅有新衣服可以穿,還可以一家團聚,熱熱鬧鬧吃團年飯。火鍋里蒸騰的霧氣,充滿了童年那些難忘的記憶。
外婆是大戶人家出生,廚藝極好,一般情況下年夜飯都由她掌廚。幾個小姨在耳濡目染下,喜歡烹飪,也擅長于此道。唯有我媽媽,被我爸爸寵到時至今日還是個“廚盲”。
年三十早上熱鬧而喜慶,“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聲聲入耳,我總催著爸媽早點出門。舅舅、小姨、表哥、表妹滿滿當當一屋子。我喜歡看外婆一點點將那些凌亂的食材捯飭出一桌豐盛的飯菜來。
外婆通常會指使舅舅殺雞。舅舅將一整只活蹦亂跳的大公雞變成案板上一塊塊尚殘附著血水的雞塊,一半去血水盛在砂鍋里,加老姜、花椒小火熬制;另一半,加入雞蛋、鹽、土豆粉炸成酥。待燉煮的雞湯濃郁了,便將雞酥倒入火鍋,再依次放入各種材料。按順序,先放入品芋,還必須得是我們綏江縣以口感細膩、營養(yǎng)豐富而久負盛名的優(yōu)質涼水井品芋。然后再放入木耳、黃花菜,最后放入溜圓,鋪上卷蒸片。溜圓就是加長版的肉丸子,但得大小均勻、晶瑩剔透、色澤誘人,很考究制作人的手藝。卷蒸,是我們當?shù)厝私Y婚或逢年過節(jié)時才能吃上的一道大菜,將豬后腿肉洗凈,剁成肉泥,加入雞蛋、鹽、淀粉攪勻,反復攪打上勁,再加入其他秘制佐料,然后把肉餡均勻地鋪在煎熟的蛋皮上,由一端卷成卷。小火熏蒸,用重物壓成扁長圓形,等它涼了后,在表面涂上一層香油。最后蓋上厚厚的火鍋蓋,中空的部分放入麩炭,點燃,然后就靜靜地等待美味出鍋。準備其他配菜相對要簡單許多。大人們通力合作,頭碗、八寶飯、扣肉、臘腸、酥肉燉粉條、糖醋排骨、豆豉魚……每一樣菜都讓我們小孩垂涎欲滴。
飯菜都準備好了,擺碗筷,添飯,放鞭炮……大人們平時難得一聚,邊吃邊聊。小孩則顧不得親昵,紛紛將手里筷子舞得風生水起。火鍋里熱乎乎的酥肉芋頭照例是我的最愛。等鍋里的干貨都吃得差不多時,外婆便端上洗凈的備菜——金針菇、花菜、豌豆尖、豆芽……年夜飯就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熱鬧場景,往往要很晚才結束。
外公外婆已去世多年,那樣鮮活的歡聚的場景,如今卻只能在回憶里想念。只是每年的年夜飯,爸媽都會習慣地多擺上兩副碗筷,在火鍋蒸騰的熱氣里,緬懷那些逝去的歲月,憧憬即將到來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