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11-05 10:34時光匆匆,轉(zhuǎn)眼從事新聞工作八年了,回望走過的路,有荊棘、有坎坷、有心酸也有眼淚,但收獲更多的是幸福感和滿足感。無數(shù)次的采訪實踐告訴我,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唯有堅守初心、敢于超越自我、心懷人民、扎根一線,才能寫出有力量、接地氣、暖民心、有溫度的好作品。
那是一次印象深刻的采訪,一個偶然的機會,單位安排我隨同縣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下鄉(xiāng)開展工作,我負責采訪報道。記得那天我和縣紅十字會的一位副會長乘車。在車上,當我問起工作的內(nèi)容,他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他說:“我們魯?shù)橛袀€疾病患者想捐獻人體器官,這次是受省紅十字會的安排和委托去看望病重患者和家屬,了解身體情況,簽訂捐獻協(xié)議的。”,聽他這么說,我不由得緊張了起來......
車在彎曲狹窄的土路上艱難行駛著,塵土很大,不記得過了多久,總算到目的地了。有點暈車的我顧不上身體的不適,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一邊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著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一切,一邊用心聽、用心記、用心觀察,生怕錯過現(xiàn)場正在發(fā)生的一絲一毫。這是一個異常貧困的農(nóng)村家庭,居住地山高坡陡、人煙稀少,簡單的屋子里除了顯眼的病床和散落一地的鍋碗瓢盆,再也找不到一件像樣的家具,丈夫在病床上躺了多年,16歲的女兒又在一年前患上了精神病,妻子獨自支撐整個家。也許是丈夫受夠了病痛的折磨、或許又是什么原因,丈夫急迫地想著要捐獻自己身體上有用的器官,善良的妻子拗不過,自愿捐獻電話就這樣打到了紅十字會。
那次采訪,至今難忘,故事主人困境中的倔強不屈、苦難中的淳樸善良、無助中的無私奉獻不止一次地打動我。工作八年,除常規(guī)采訪報道外,地質(zhì)災害、緊急救援、突發(fā)事件、民生民情等參與了許多,采訪報道了很多,每次我是總能被故事主人公所打動,被他們身后所隱藏的真、善、美所感染,這也讓我更加堅定了前行的步伐,讓我更加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新聞工作了。
(作者:李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