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1-08-28 15:40曾經,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如今,“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為何會有如此強烈的反差?一言以蔽之,就是在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下,我們闊步走進了新媒體時代。
新媒體對于各類新聞的報道和傳播具有速度快、更新快的特點,特別是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足不出戶便能在第一時間獲知世界各地的新聞信息。但由于網絡媒介的虛擬性和信息監(jiān)管力度不夠等原因,導致網絡新聞報道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最為突出的便是新聞“碎片化”。
一、網絡新聞報道的碎片化
網絡新聞傳播速度快、更新快,各新聞媒體之間競爭激烈,為了“吸粉”和滿足“粉絲”希望在第一時間掌握國際國內最新動態(tài)的心理以及新聞的時效性,各網絡新聞媒體便采用動態(tài)寫作實時報道一些突發(fā)事件,這就導致網絡新聞媒體報道的一些事件在很多細節(jié)性問題還沒有調查清楚之前就發(fā)布了,讓受眾對新聞事件的整體性,包括事件背景、來龍去脈以及新聞背后的意義等不甚了解。久而久之,受眾在閱讀網絡新聞時往往斷章取義,進而以訛傳訛;受眾對網絡新聞報道持懷疑態(tài)度,往往認為是“網絡謠言”,這就使得網絡傳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影響了它的公信力。
二、受眾閱讀習慣傾向碎片化
碎片化閱讀是一種受眾通過手機、網絡等電子終端接收器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閱讀模式。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環(huán)境中,碎片化閱讀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越來越多的信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談資。
新媒體時代,短小、快捷、雜亂的碎片化信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很多新媒體推出一些“短、平、快”的閱讀模式,受眾很快適應了這種碎片化的閱讀。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精神上的需要,不管什么身份的人,這種碎片化的閱讀,本質上也是讀書,都是豐富自己精神生活的途徑。所以,新媒體應積極發(fā)揮輿論宣傳的引導作用,讓更多的人不受時空限制,通過碎片化閱讀而有所收獲。
三、新媒體編輯在新聞碎片化下的應對策略
新聞碎片化帶來的影響有利也有弊,如何適應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如何實現(xiàn)新聞碎片化下的傳播價值,是新媒體編輯所面臨的和亟須解決的難題。
首先,編輯對記者提供的新聞稿件應具有再處理意識,把記者提供的碎片化新聞信息加工整合完整,進行拓展和延伸,幫助讀者更完整地了解整個新聞事件。比如,可以將相同主題的新聞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專題,并搭配相應的新聞背景、發(fā)展進程來加深報道的深度;或搭配對應的評論,可以是專家學者的評論,也可以是普通讀者的評論,從而加深受眾對報道的理解,提高受眾參與度。
其次,在新聞碎片化時代,新聞報道要讓每個受眾都滿意顯然是不可能的。作為新媒體編輯,只有學會適應這種變化才能留住讀者。同一個新聞事件,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展現(xiàn),比如文字報道、視頻介紹、圖片展示等,然而這些多樣化的形式往往分布在不同的角落,缺乏整合和梳理。面對這樣的窘況,編輯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將同一新聞事件的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收集糅合,使整個報道異彩紛呈;將內容單一、形式單調的新聞變成多媒體新聞來吸引受眾的眼球,也使報道內容得到了補充和拓展。
第三,一切新聞報道都應該以黨性原則為指導,體現(xiàn)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遵守“三貼近”原則。此外,受眾最感興趣的信息就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內容,這是永不過時的真理,編輯應順勢而為,多圍繞人們感興趣的話題來發(fā)布報道。
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新媒體編輯,應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自覺遵守新聞職業(yè)道德,把網絡新聞報道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大,在做好“把關人”的前提下,加強網站管理,突出正面宣傳,傳播主旋律,做正能量的傳遞者,做網絡安全的維護者,積極為受眾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環(huán)境,構筑風清氣正的網絡精神家園。
單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