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2-05-02 19:40“吃住早不愁了,就一門心思想著如何把天麻品牌打響擦亮,帶著大伙兒一起致富!”4月26日下午4時30分,記者在永善縣蓮峰鎮(zhèn)六井村六井壩村民小組見到鄒成帥時,他正帶著6名工人砍柴,為天麻種植準備菌材。
46歲的鄒成帥,土生土長的六井村人,因種天麻而改變命運。
談到六井村種天麻,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鄒成帥的父親鄒升碧。
20世紀70年代,鄒升碧上山無意挖到野生天麻,后經反復琢磨、嘗試,與天麻結緣,鄒升碧家成為村上最早與天麻打交道的兩戶農民之一。
1998年高中畢業(yè)后,鄒成帥萌發(fā)了種植天麻的想法。向父親請教,到彝良小草壩取經,找來書研究,幾經付出,成效卻沒有預想中的那般好。
“勉強填飽肚子,沒啥積蓄。”鄒成帥不甘于一輩子過著緊巴巴的日子,他要為自己、為妻兒拼命一搏。
2006年,鄒成帥終于在土地上淘得一點希望,所種的天麻有了起色。2012年,大獲豐收,收入38萬元。隨后,鄒成帥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洋芋、包谷種出來可以吃,天麻種出來卻難當主食。”2015年8月,由鄒成帥牽頭成立“永善縣山江種植專業(yè)合作社”,主種天麻。遺憾的是,愿意加入的社員僅有5戶,很多村民覺得還是種洋芋、包谷來得實在,而種天麻風險大。
2021年,鄒成帥種天麻純收入50萬,在縣城買了大房子,還在成都有了專門銷售合作社天麻的門面。目前,加入鄒成帥主導的合作社的社員已達57戶,覆蓋周圍幾個村子。該合作社還被評為市級先進合作社、云南省“定制藥園”等榮譽稱號。
鄒成帥,只是六井村因天麻發(fā)家致富20個典型帶頭人之一。
“天麻,已經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yè),是全鎮(zhèn)的‘一村一品’項目。”六井村黨支部書記趙昌文介紹,六井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446戶1663人,除了搬遷到永善紅光新區(qū)、魯甸卯家灣安置區(qū)和常年在外務工之外,現(xiàn)有常住401戶1583人,其中有367戶群眾種植天麻,天麻種植面積達到6000畝,該村2021年天麻總收入1200萬元。
六井村全年日照僅120天左右,濕潤、潮濕的氣候以及特殊的土壤,特別適合天麻成長。昭通天麻種植以“彝良為核心,永善、大關、鎮(zhèn)雄為重點,鹽津、威信、昭陽為補充”,而永善天麻則以蓮峰鎮(zhèn)六井村為典型代表。六井村的天麻種植面積大,且個頭大、肥厚、飽滿、天麻素含量高、富含多種氨基酸,吸引了多省(市、區(qū))消費者線上線下購買。
據了解,天麻作為昭通六大高原特色產業(yè)之一,昭通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關鍵之年,永善六井村將立足“一村一品”特色產業(yè),通過加大和科研單位的合作、菌種改善,做大天麻產業(yè)占領市場,接續(xù)鄉(xiāng)村振興。
昭通日報記者:秦勇 殷國慶 張永剛
校對: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