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07-20 09:35盛夏七月,走進綏江縣板栗鎮(zhèn)羅漢坪苗寨,歡快的蘆笙旋律中,身著苗族節(jié)日盛裝的群眾載歌載舞。廣場中央矗立著象征苗族圖騰的牛角雕塑;以廣場為中心,繩索樂園、蝴蝶媽媽大食堂環(huán)繞分布;錯落有致的民居外墻上,豐富多彩的彩繪生動展現(xiàn)著苗家兒女生產勞動的場景;鮮花點綴的道路旁,隨處可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標語……
綏江居住著33個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各民族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團結互助共同進步,攜手創(chuàng)造小康新生活。
羅坪村是省級美麗村莊、國家級森林鄉(xiāng)村,也是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84戶漢族和45戶苗族共572名群眾居住在這里。2006年,漢族男子張永德和苗族姑娘王婷芬組建起一個幸福的家庭,夫妻倆在政府的扶持下種植了160多畝方竹,今年下半年就可以采筍了。
“種苗是政府免費提供的,每畝還補助了80元管護資金。”張永德樂呵呵地告訴筆者,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管護技術也有專家上門指導,今年下半年,他家的竹林進入初產期,從明年起可以大規(guī)模采筍。
大規(guī)模種植方竹對村民們來說還是頭一回,管護經(jīng)驗相對豐富的張永德把自己掌握的技術手把手教給其他村民,帶著大家共同致富。在互幫互助中,村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方竹有效期有60年以上,畝產值在4000元左右。這些方竹豐產以后我們的年產值差不多接近5000萬元。”羅坪村黨總支書記楊天杰說,漫山遍野的竹林,就如同一座巨大的綠色寶庫,村民們手上都有了一張“綠色銀行卡”。
小康路上,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來自中國建材集團、綏江縣政協(xié)、板栗鎮(zhèn)政府的24名掛鉤干部從產業(yè)支撐到鄉(xiāng)村旅游和文化幫扶等領域為羅坪村群眾搭建起更廣闊的鄉(xiāng)村振興路。近期,投資1.1億元的蝴蝶苗寨景區(qū)正在加緊建設。景區(qū)建成開放后,羅坪村將成為集康養(yǎng)度假、鄉(xiāng)村旅游為一體的特色鄉(xiāng)村旅游目的地。
“我們正在學習接待禮儀,練習苗族刺繡和民族舞蹈。”苗族村民王小英興奮地說,“游客來了以后,要帶著年輕的村民把苗家兒女的歌聲和舞蹈帶給他們,把羅坪的熱情、好客、禮儀和文明帶給客人,讓客人在這里玩得開心。”
“‘十四五’期間,我們幫扶的主要任務就是開展農民持續(xù)增收三年行動,打算用三年的時間從產業(yè)發(fā)展、務工就業(yè)等多方面著手幫助群眾增收。”來自中國建材集團的駐村幫扶干部安康是羅坪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他表示,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讓羅坪村的人均純收入在2024年達到22000元以上,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提高他們的滿意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綏江縣始終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作為全局性、戰(zhàn)略性工程抓緊抓實。通過強化政治、思想、組織“三個領導”筑牢民族團結進步的政治基礎;堅持文化、宣傳、教育、示范“四個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施空間、文化、經(jīng)濟、社會、心理“五大嵌入”工程,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升跨越發(fā)展質量、開發(fā)開放水平、縣域產業(yè)層次、鄉(xiāng)村振興動能和群眾幸福指數(shù),推動各族群眾共同富裕。
“我們圍繞‘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這個總目標,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奮力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新綏江。”綏江縣民宗局局長吳秋萍表示。
目前,綏江縣57所學校已開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苗族棕編》《苗族古歌川滇黔次方言》成功申報為市級非遺項目,成功創(chuàng)建省、市、縣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144家。2021年,綏江縣生產總值實現(xiàn)42.58億元,增長12%;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1707元和12436元,實現(xiàn)三年持續(xù)增長。2021年,綏江縣被昭通市命名為“民族團結進步市級示范縣”,今年正在全力創(chuàng)建“省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
? ? ?通訊員:羅洪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