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2-11-14 13:16“咚咚咚……”
“大姐在家嗎?”
清晨,天剛剛亮,在魯?shù)榭h硯池街道雨露社區(qū),志愿者汪雨就開始入戶敲門,提醒市民下樓做核酸。
汪雨是魯?shù)榭h婦女聯(lián)合會的一名普通干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她主動上前,逆行“疫線”,變身成為志愿者,在雨露社區(qū)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參與核酸采樣、網(wǎng)格小區(qū)值守、物資配送、防疫政策宣傳等志愿服務工作。
“來做核酸采樣的市民朋友請保持間距一米五以上,戴好口罩,提前準備好健康碼,采集后迅速回家。”在雨露社區(qū)2號核酸采集點,汪雨正在現(xiàn)場維持秩序,提醒市民注意事項。汪雨所在的核酸采樣點,負責轄區(qū)5個樓棟1400多市民核酸采樣工作,任務很是繁重。“今天怕是要15時左右才能完成核酸采樣工作。”原本打算結(jié)束工作后準備休息一會兒的她,又接到了新的任務。
“請志愿者16時到社區(qū)門口集合,送生活物資到居民戶家中。”這是汪雨手機里收到的一條信息通知。
16時,汪雨如約來到物資分發(fā)集中點,她將帶領運送小分隊把這里分裝好了的生活物資送到附近100余戶市民家中。
“明確分送任務后,大家就肩扛手提,幾趟跑下來帽子、馬甲都濕透了。”汪雨說,送物資是一個體力活,要有體力才行,雖然很辛苦,但是工作得到群眾認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雨露社區(qū)市民宋云彩說:“志愿者一天到晚都在忙,為抗疫舍小家顧大家,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的愛心和善舉深深感動著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市民爭當志愿者,為抗疫出力。”
采訪中,筆者了解到汪雨家住昭陽區(qū),34歲的她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疫情發(fā)生后,她就再也沒有回過家,丈夫也在外地出差,不得不將兩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托付給老人照顧。“每天工作之余想得最多的就是家中的兩個孩子,沒有人給他們輔導作業(yè),只有到了晚上通過視頻給他們在線輔導作業(yè)。”汪雨哽咽地說,“每當孩子哭著問媽媽什么時候能夠回家的時候,心里特別的難受,但是這里更需要我,疫情不散我不退,我要把對孩子的思念化作工作的動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早日戰(zhàn)勝疫情。”
在魯?shù)椋裢粲暌粯幽嫘性诳挂呗飞系闹驹刚哌€有許許多多,他們在關(guān)鍵時刻,不懼安危,不辭辛苦,逆行而上,投身戰(zhàn)“疫”一線,成為了群眾身邊的服務員,網(wǎng)格小區(qū)守門員、防疫政策宣傳員、物資運送跑腿員,在“疫”線顯擔當,為抗疫貢獻力量。
通訊員: 楊東升/文 徐勇/圖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