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3-08-29 10:40走進昭通市育苗幼兒園,每一面墻壁、每一條走廊、每一間活動室,處處都是老師和孩子們傾心打造的文化陣地。自建園以來,市育苗幼兒園始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穿于幼兒園、家庭、社會教育等環(huán)節(jié),從一個個微行動入手,持續(xù)引導各民族教職工、家長、幼兒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成長。
市育苗幼兒園是云南省一級一等示范幼兒園、云南省現(xiàn)代教育示范園、云南省首批課程游戲化試點園。2022年,市育苗幼兒園被評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示范學校創(chuàng)建試點學校”。市育苗幼兒園作為民族團結的亮麗名片,在不斷促進幼兒園各項工作展現(xiàn)新氣象、取得新成效、再上新臺階中,愈加多姿多彩。
民族團結種子生根發(fā)芽
“其實,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第一步就是凝聚共識,讓全體幼兒園教職工和家長都參與其中,共創(chuàng)民族團結、共建美好家園。”市育苗幼兒園園長丁燕說。
市育苗幼兒園共有17個教學班,有回、彝、白、苗等13個民族786名幼兒,現(xiàn)有正式教職工79人,是一所多民族示范幼兒園。多年來,市育苗幼兒園始終將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列入幼兒園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和完善工作責任制,做到工作有目標、有計劃,活動有內容、有總結,通過開展家長共育交流會、與共建單位舉行民族團結聯(lián)誼活動等方式,不斷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打造民族團結墻,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作品展、民族運動會、民族美食節(jié)……“五個認同”“五個維護”在寓教于樂中深化、升華。2023年,市育苗幼兒園通過制作宣傳欄、利用LED屏滾動播放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標語、開展慶六一“游民族風情·品傳統(tǒng)美食”活動等多種形式,積極打造“民族團結一家親”校園文化,堅持以清晰的管理思路推出德育先行的管理原則,將德育管理放于首位,讓思想教育工作先行,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幼兒心中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
“下一步,幼兒園將持續(xù)開展民族團結各類主題活動,通過孩子們容易接受的活動形式,挖掘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內涵,深度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藝術活動、文化傳承當中,形成特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丁燕說。
黨建引領
筑牢民族團結根基
為全面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市育苗幼兒園加強黨建工作,凝聚愛黨、愛國力量。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形式,健全組織生活,嚴格黨員管理,加強黨員教育,同時采用“集中學習+小組研討”“強國學習”“實踐參觀+便民服務”的方式加強黨課學習,不斷豐富內涵,錘煉黨員黨性,發(fā)揮黨組織在思想、目標、工作、落實上的同心、同向、同力和同步的政治核心作用,以黨建引領幼兒園各項工作。
在強化班主任定向考核的基礎上,抓好班級教師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重要培訓內容,納入新進教師培訓、骨干教師研修、師德師風學習等專題培訓體系,引導廣大教師牢記“國之大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思想導向和價值取向。
加大園內創(chuàng)建力度
營造民族團結氛圍
市育苗幼兒園把民族團結教育列入幼兒園總體教育教學規(guī)劃中,并配套工作資金,通過在園內懸掛橫幅、編制宣傳材料、豐富民族知識讀物、設置民族知識活動、精心打造民族團結活動長廊等措施,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氛圍。通過常識問答、主題演講、講小故事等方式,對幼兒進行民族團結知識的啟蒙教育,經(jīng)常性開展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為主題的手工制作、繪畫、歌唱等活動,有效豐富了民族團結的內涵。
家園聯(lián)動
讓民族團結之花處處開放
以“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活動為載體,充分利用家園開放日、家訪、家長會向家長宣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政策。組織全園教職員工和幼兒家長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知識在線答題活動”,參與人數(shù)達到1000人次,25%的人獲得滿分,其余的均在60分以上。組織全園教職員工和幼兒家長觀看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攝制的政論專題片《同心共筑中國夢》,深刻感悟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è)取得的偉大成就,并發(fā)動家長給幼兒進行講解,讓孩子們從小認識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性,讓孩子們知道在幼兒園要和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團結友愛、和平共處。
幼兒園開展各類大型活動時邀請家長參與,以此增進家長、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構建和諧、文明、團結的校園文化。
寓教于樂滋潤童心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幼兒期是各種情緒情感的萌芽期。市育苗幼兒園高效開展“立德樹苗”教育工作,落實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校園。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發(fā)展水平,通過民族團結小課堂、小舞臺、藝術展等形式展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成果,幫助幼兒形象地建構起民族文化的立體性認識。將愛國教育、養(yǎng)成教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更加充分地感受、了解、體驗各民族優(yōu)秀文化,強化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市育苗幼兒園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勞動最光榮”“我給祖國母親畫幅畫”“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慶六一文藝演出等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納入園本課程教學計劃,貫穿到教育教學及幼兒園各項發(fā)展規(guī)劃中,結合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園共育活動,運用幼兒園微信公眾號展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成果、開展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開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講好“民族團結一家親”故事,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進校園、進課堂、進家庭,在幼兒心中種下一顆民族團結的種子,引導他們從小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市育苗幼兒園結合實際,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入幼兒日常生活和游戲的點點滴滴中,以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活動,不斷加強紅色教育。
“樂之于生活游戲、樂之于團結游戲、樂之于品德游戲、樂之于健康游戲”,市育苗幼兒園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成為孩子們游戲的快樂園地。“我們幼兒園以幫助幼兒健康、和諧、快樂成長為根本目標,秉持‘民族團結教育從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以各族教師、幼兒、家長為主體,推動建立嵌入式的教育環(huán)境,積極創(chuàng)造各族幼兒共居共學共樂的條件,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樂’。”丁燕說。
“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真鮮艷,和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這首旋律優(yōu)美的《娃哈哈》,是孩子們幸福童年的真實寫照。在市育苗幼兒園,老師們用愛養(yǎng)育、用心教育,一如既往地陪伴著祖國的花朵在互助互愛、融洽相處的氛圍中健康成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里悄然萌芽……
昭通日報記者 杜恩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