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云南衛(wèi)健委
2023-09-07 13:262015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宣布: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并指出肥胖是通向不健康的大門,而且已經成為導致殘疾和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 再說到體重,可以說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了。身邊的同事朋友幾乎每個人家里都有一個電子體重稱。那要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屬于肥胖呢?
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及健康的標準是體重指數(shù)BMI ,即用體重公斤數(shù)除以身高米數(shù)平方。
WHO規(guī)定 BMI在18.5—25區(qū)間是正常,25—30?屬于超重 ,30—35 屬于1度肥胖 ,35—40?屬于2度肥胖 ,>40?屬于3度肥胖 。除測算體重指數(shù)外,還可通過體成分分析儀檢測體脂率及體脂分布情況。
體脂率是人體內脂肪重量在人體總重量中所占的比例,正常成年男性的體脂率是15%-18%,正常成年女性的體脂率是20%-25%。如果體脂率過高,也說明處于肥胖狀態(tài),需要增加肌肉含量,減少脂肪。
肥胖帶來的危害很多,比如會影響人體患上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心腦血管疾病、呼吸暫停綜合癥、腎病、癌癥、骨關節(jié)炎、內分泌紊亂、老年癡呆、不孕不育等疾病。
其中脂肪積聚在四肢及皮下,下半身脂肪較多,也稱為“梨形肥胖”也叫外周型肥胖,女性多見。已發(fā)生肌少癥、肌力\肌耐力下降、骨質疏松、易疲勞、免疫力下降等疾病。
脂肪聚集在軀干部和腹內為主,內臟脂肪增加,腰部變粗,四肢相對較細,多稱為“蘋果形肥胖”也叫中央型肥胖,男性多見,此類肥胖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謝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等。
肥胖人群的運動風險有兩方面:
1.肥胖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存在體力活動水平低下的狀態(tài),甚至部分人已經因肥胖引起心腦血管疾病、血糖血脂血壓等代謝異常而不自知,存在隱秘性健康隱患,如果不科學的開始運動,容易產生心血管事件或加重疾病。建議如果存在體力活動水平低下,如成人年平均每天步行步數(shù)少于5000步、兒童青少年每天體育活動低于1小時,或肥胖病史超過5年,成年人安靜狀態(tài)心率85及以上,請至專業(yè)機構進行體適評估及運動前風險篩查,包括心電圖、血壓、心肺耐力、反應時、肌力肌耐力、柔韌性、平衡性、體成分測試、核心功能測試、動作模式評估等。如果存在肥胖伴有其它基礎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需要醫(yī)生進行全面的醫(yī)學和運動學評估,開具運動處方,個性化、安全、科學地運動。
2.肥胖患者的大體重使得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等承重關節(jié)壓力很大,如果動作設計不合理,比如在較大體重的時候進行跳躍、負重深蹲等沖擊性運動,極易發(fā)生關節(jié)損傷,并加速關節(jié)磨損退化,需特殊設計減少負重的動作,比如水中運動、瑜伽墊上的臥位的訓練等。易減少運動損傷。
科學減肥,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