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02-26 16:26昭通新聞網訊
春節(jié)長假過完,在外地工作的人都要回單位上班了,一些年邁的父母總要為即將離別的子女準備一些好吃的,還要嘮嘮叨叨交代很多事情。
面對父母準備的大包小包的食物和大串大串的嘮叨,難免讓人心煩。盡管如此,做子女的還是應該多一點耐心和理解。父母準備那么多的食物,不是怕你餓著,而是要你帶上一份深深的牽掛;所有的嘮叨可能都只是想再多跟你說說話而已。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提高,盡孝不能只停留在物質的滿足上了,而是要多用一點心,想想父母最需要的是什么,把他們最需要的東西奉上才是最有意義的“孝”。
可憐天下父母心,沒有子女陪在身邊的老人,她們的內心可能是寂寞而空虛的,對子女的掛念成了他們排解寂寞和空虛的最好方式。因此,在離別時帶上父母準備的禮物和話語,就帶上了沉甸甸的牽掛與祝福。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在節(jié)假日把那些可聚可不聚的聚會,可有可無的應酬推掉,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用父母陪你長大的那顆心去陪他們變老才是最有意義的盡孝。教年邁的父母用一下微信,讓他們在閑暇時排解一下寂寞;陪他們看一場電影,讓他們回味一下逝去的青春;陪他們逛一下超市,讓他們在天倫之樂中體驗社會的進步;陪他們出去旅游一下,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充實一些。這樣,我們的人生也會更有意義。如果工作地點遙遠,無法經常回家,別忘了隨時打電話問候一下,聽聽父母的“嘮叨”。那嘮叨中有無盡的牽掛和想念。
父母在世,尚有來處;父母離世,只見歸途。趁著父母健在之時多用心盡孝,今后才會少一點遺憾。如果待到父母百年之后才明白盡孝的意義,那么所有的悔恨都只能是墳墓上的淚水,悔之晚矣!
昭陽區(qū)扶貧辦:楊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