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03-02 10:22昭通新聞網訊(昭通日報全媒體 記者 楊 明 單 虹 毛利濤 文/圖)從新的安置點經過,村里喜氣洋洋,要過年了,歡喜的事情多,我們還是決定先去李克強總理牽掛的余家大沖實地采訪。
余家大沖還有個緩坡要上。
余家大沖自然村包含聯合村13、14村民小組,共有84戶、30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7戶、287人,貧困發(fā)生率93.18%。條件性貧困與素質性貧困并存,區(qū)域性貧困與群體性貧困交織。
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跋山涉水,風塵仆仆深入深山,到余家大沖調研扶貧攻堅工作,看望貧困群眾,鼓勵大家搬出深山,住進新房,不能再受窮。
余家大沖易地扶貧搬遷工作2017年2月啟動建設,總投資2259.76萬元,修建房屋101套11864平方米,目前7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搬遷入住。在政府的引導下,余家大沖采取村民自治,發(fā)展產業(yè)帶動,正在開啟幸福新生活。 余家大沖采取了“七化”措施,使搬遷群眾較好地實現了“搬得出、穩(wěn)得住、持續(xù)能發(fā)展、群眾較滿意”的目標。
攀過山丘,云朵低了許多,一個無人居住的村莊,蒼涼、荒寂、貧窮,偶爾的幾聲犬吠,驚醒的是山谷養(yǎng)雞場的烏骨雞,以及更遠處豬舍里哼哼唧唧的豬仔。
李克強總理與群眾座談的院壩還在,而那些讓他牽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都搬下了山去。
臘月的天說變就變,剛才還在打鳴報晌午的雞也躲進圈舍,狂吠的狗也蜷縮在墻角,這是春節(jié)來臨前的一個下午,余家大沖那個讓總理情牽的小山村的全部境況。
登上村子的最高處放眼望去,一個典型的西部聯排院落躍入眼中,這個仍叫“余家大沖”的村子多了一個補語“搬遷安置小區(qū)”,也有了個正式的名字——思源馨居。
大國崛起,民生為重。走進昭陽區(qū)灑漁鎮(zhèn)聯合村余家大沖搬遷安置小區(qū),一排排白墻青瓦的磚混結構房屋整齊排列、錯落有致,戶間道和活動廣場干凈整潔,衛(wèi)生室、惠民小超市、新時代講習所等一應俱全,家家戶戶掛起了紅燈籠。
走進小區(qū),好幾戶村民在搬家。臘月十八搬進新家后,村民陳萬聰家里就異常熱鬧,從原來的低矮狹窄的土坯房搬到了安置小區(qū)85平方的小別墅,陳萬聰心里別提有多高興,在農村,每逢喜事,大家都愿意和街坊鄰里分享,殺豬宰羊,請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
? “總理就問我們愿不愿意搬出來?看著我們這個房子開裂,總理心頭焦急”,說起李克強總理走訪余家大沖的情景,陳萬聰記憶猶新。“搬下了好得多咯,兒子、女兒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過得也算紅火。”談及現在的日子,陳萬聰笑了。
? 李家芬老人家,老人正和女兒、外孫吃著中午飯。她一邊熱情的招呼記者坐下和他們一家吃飯,一邊回憶著當初見到總理時的情景。
? “我就坐在總理旁邊”,當時李克強總理與村民座談的照片被放大,用相框裝起來擺在客廳的正中央的桌子上,老人指著照片告訴記者。
? “原來的地方野豬多得很,種不出(莊稼),在上面么窮得很嘛,感謝總理幫我們搬下來,住新房子,好了嘛”,李家芬老人說道。
? “良辰安居地生財,吉日進宅天賜福”、“喜進福門家榮華,新居寶地人為意”……沿著小區(qū)走走,每家每戶門上都貼了對聯。路遇正在給鄉(xiāng)親幫忙滿臉笑意、精神抖擻的施宗順。 “(安置小區(qū))一建起來就搬下來了,我們就加入了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峰專業(yè)合作社,我們都是跟著‘大部隊’走的!”說起現在及以后的日子,施宗順信心滿滿。
搬新居后,為了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引導群眾適應新的生活環(huán)境,灑漁鎮(zhèn)掛鉤領導召開群眾會,引導群眾樹立“民主互動、自我管理”的理念,由群眾代表選出小區(qū)管理員和小區(qū)管理服務隊,引導大家自我管理。
余家大沖14組的張開順負責小區(qū)的安全衛(wèi)生工作。 “下一步要帶動老百姓把治安和門前的衛(wèi)生搞好,大家的生活質量才會逐漸提高。”
灑漁鎮(zhèn)的干部也一直記得入村訪貧問苦中,李克強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囑托:“一定會讓你們盡快從大山深處搬出來,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
灑漁鎮(zhèn)黨委、政府按照“住上好房子”又要“過上好日子”總體目標,多措并舉,采取以政府引導為主,其他多種方式相結合的“1+N”就業(yè)模式,通過對勞動力進行菜單式培訓后,采取就近就地提供就業(yè)、勞務輸出解決就業(yè)、技能培訓促進就業(yè)、公益崗位安置就業(yè)等多方式、多渠道解決搬遷群眾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問題,確保搬遷對象靈活就業(yè)、穩(wěn)定就業(yè)。目前,已轉移富余勞動力56人,就近就地就業(yè)12人,公益崗位安置就業(yè)1人。 ??
余家大沖13組的丁桂瓊以前在城里打工,搬入新居后,她不等不靠,利用房子的位置優(yōu)勢,率先開起了惠民小超市。“做夢都沒有想到我們會搬出大山,過上城里人的生活,現在居住環(huán)境也好了,我們也不能一直坐著,根據房子的位置我開了個小超市,主要是方便鄉(xiāng)鄰買東西,我也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也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 ?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致富才有出路。圍繞“搬后怎么辦”,灑漁鎮(zhèn)積極探索“企業(yè)+基地+專業(yè)合作社+貧困戶”和“支部引領、能人帶動、群眾參與”兩種模式,實現搬遷戶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的目標。通過政府扶持,發(fā)展特色養(yǎng)殖業(yè)進行滾動發(fā)展,搬遷貧困群眾每戶以2頭能繁母豬、8羽足齡商品雞、3箱蜜蜂入股專業(yè)合作社,2018年戶均可保底分紅2300元,真正做到短能脫貧。
同時,采取“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由村集體牽頭,成立村集體資產運營公司,把貧困群眾土地集中流轉,群眾戶均可獲得土地租金收入1500元,戶均可至少獲得工資性收入8000元,從根本上解決群眾的后顧之憂。 ?
?“我們組建了三個合作社,養(yǎng)豬、養(yǎng)雞、養(yǎng)蜂,通過三個合作社,把75戶建檔立卡戶納進來。目的就是讓他們脫貧致富,還是要靠老百姓的雙手,要自力更生,要勤勞的苦。”余家大沖13組組長丁桂能興奮地說道。
?攀上余家大沖后村寧靜的小山村,養(yǎng)雞場里的雞響亮地此起彼伏雞打著晌午鳴。13組村民丁德富正在雞舍里忙碌著。“我們養(yǎng)的雞全是烏骨雞,雞賣168元1只,雞蛋1.5元一個。”
余家大沖趙慶先記得總理給他們說的話:“你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我們看在眼里,心里也惦念著。” ?
去年11月30日,首批25戶搬遷戶搬入距老家?guī)坠锿獾陌仓命c,徹底告別了過去低矮破舊的土墻房,住進了如今美觀宜居的小別墅,開始幸福新生活。
灑漁鎮(zhèn)正按照總理的囑咐和要求,對新建設的余家大沖安置點采取了城鎮(zhèn)化規(guī)劃、包保化搬遷、便民化服務、民主化決策、人性化生活、產業(yè)化發(fā)展的“七化”措施,使搬遷群眾逐漸實現“搬得出、穩(wěn)得住、持續(xù)能發(fā)展、群眾較滿意”的扶貧搬遷部署。
越過山丘,通往余家大沖的道路寬敞筆直,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鄉(xiāng)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畫卷在這個小山村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