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05-22 15:13昭通新聞網(wǎng)訊(記者 錢江 單娟)17歲那年,馬春高考時由于幾分的差距沒有考上云南政法專科學校,就來到昭通財校學會計專業(yè),但是心里一直懷揣著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法官。畢業(yè)分工到會計崗位后,馬春仍然不甘心,1994年,昭通市中級法院面向社會招考,她就毅然決定報名參加考試并入選。馬春被安排在民事庭工作,因為不是專業(yè)學習法律的,所有很吃力,她就邊干邊學,白天晚上沒日沒夜的學習法律知識,從民事訴訟法、審判程序等方面開始學。
“我一直覺得法律有一種神秘感和神圣感”。2002年來到審判任務最重的民二庭,馬春的孩子才半歲,最苦最累的就是這個時候,因為民二庭涉及到十一縣區(qū)所有上訴的民事案件,所有經(jīng)常要到各縣區(qū)的鄉(xiāng)鎮(zhèn)、村子里一去就是幾天,孩子也照顧不了,那些年,都是用手寫判決書,一寫就是幾十頁,她回憶:“當時覺得辛苦,回頭想想,在法院工作二十多年,每年每人承接近兩百個案件,任務繁重,工作任務和壓力都非常大”。
馬春吃苦耐勞的性格跟母親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母親是有著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母親從小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工作以后對自己的組織紀律、工作作風更是有著很高的要求,母親經(jīng)常叮嚀:“工作不要拖拖拉拉的,下鄉(xiāng)就不要穿高跟鞋了,要有下鄉(xiāng)工作的樣子”。
民事審判工作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人民群眾的利益,另一頭連著地方發(fā)展穩(wěn)定大局,絲毫馬虎不得,作為一名民事法官她深深懂得這一點。
有一年,鹽津縣有兩家鄉(xiāng)鄰為用水問題起了糾紛,一戶人家引了一股水源供自家用水,其他幾家鄉(xiāng)鄰也要用同一股水源,案件到達昭通中院后也沒有現(xiàn)場的圖片等資料,考慮到飲用水是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為了確認判案的準確性,馬春和同事決定到現(xiàn)場去看一看。在坡度60°左右的山間爬了四五個小時后,馬春和同事來到村子里的調(diào)解現(xiàn)場看到,如果不給另外幾戶人家共用水源,另外幾家人就要到兩、三公里以外的井里去挑水。為了群眾的用水方便,馬春她們苦口婆心做起了引水這家村民的工作,用了四個多小時終于做通了這名村民的思想工作,最后這家村民終于同意讓其他幾戶人家交點錢就近共用水源。走的時候,老百姓很熱情、很感激,煮了雞蛋、洋芋一直追著送給她們。“吃了被告家的或者原告家的,都會讓人覺得有失判案的公平性,”所以她們謝絕了老百姓們的好意,一整天就只吃了自己身上帶著的干糧。回到縣城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雖然很辛苦,但是一想到解決了幾戶老百姓的用水問題,她們覺得很值得,把矛盾解決了,大家都一身輕松。
工作中,經(jīng)常遇見這樣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馬春都會認真對待每一件案子,盡力做到所判的每一個案件內(nèi)心都能很確定、很踏實。她覺得自己再平凡,也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幸福感、滿足感也油然而生。
?“工作到現(xiàn)在,工作很辛苦、責任也很大,但人的一生,如果不努力、不奮斗,就沒有今天這種收獲的幸福感;幸福不是什么都不做就可以得到的,腳踏實地的工作是幸福、為群眾伸張了正義是幸福,每當調(diào)解了一個案件,幫助人們伸張了正義,群眾對我表達的感激,我心里都會很欣慰,幸福感油然而生,體現(xiàn)了我作為一名法官的價值。”作為一名中年女法官,馬春始終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正確處理好工作與學習、事業(yè)與家庭的關系。在多年的審判工作中,她創(chuàng)造了三個“最多”,即擔任審判長審判案件數(shù)量全庭最多,承辦疑難案件全庭最多,加班加點工作全庭最多。?????
馬春在20多年的審判工作中,用實際行動履行著一名人民法官的工作職責和職業(yè)操守。她所承辦主審的案件中,無一錯案和超審限案件,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公務員,2016年被昭通市總工會評為“五一“巾幗標、2017年被全國婦聯(lián)授予“全國維護婦女二庭權益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