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05-22 13:28昭通新聞網訊(記者 聶孝美)“左邊是媽媽,右邊是爸爸,每天晝夜不分守在父母病床前,不知何時才能回家”。5月22日,家住魯甸縣江底鄉(xiāng)仙人洞村的村民張?zhí)m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是父母的病讓他坐立不安,父母的昂貴醫(yī)療費用更是讓她心急如焚。”
記者了解到張?zhí)m的父親叫張萬明,母親叫陳大巧。13年前,張萬明莫名的得了一種“怪病”,全身疼痛,四肢突然無力,因家住高寒山區(qū),家里的經濟條件差,離縣城醫(yī)院有幾十公里的山路,出行十分不便。張萬明“舍不得”花錢看病,只是選擇在當地的小診所里開了些藥緩解著疼痛。1月、2月、3月過去了,張萬明的身體劇痛難忍,在家人的勸說下,他到醫(yī)院做了全面檢查,醫(yī)生診斷得了風濕性關節(jié)炎,因為拖得時間太久,最終導致腰椎退行性病變。此后,張萬明也因此喪失了基本的勞動力。
?“記憶中從爸爸沒有干活以后,家里所有的擔子都重重的壓在了媽媽身上。” 張?zhí)m告訴記者:“13年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由她的母親“扛著,由于家里的兄妹多,母親不得不每天起早貪黑在地里耕作,大背簍大背簍的豬草壓彎了她的腰,每年的秋收,母親總會挑著一擔有一擔的包谷和洋芋走上十幾公里的山路到集市去賣,然后賣了錢總是給他們買新的作業(yè)本和好吃的回來,而她和年長的姐姐總是舍不得吃,留著給弟弟妹妹吃。童年的記憶力母親總是那么忙,那么辛苦,那么讓人心疼。”
“雖然我們家一直都不富裕,但母親卻是十分的善良和勤快”。張?zhí)m說:“她和長姐懂事的早,為了減少母親的負擔,早早的就輟學去打工,只是希望母親能少一些煩惱,健康快樂的生活著,可誰知,2013年的時候,母親病了,身體突然“跨”了,她再也不能曾經那樣狠狠的扛起這個家了。就這樣,往后五六年的時光里,母親總是強忍著病痛的折磨,拖著疲憊的身體活著”。
?“今年5月,母親的面部僵硬了、嘴巴也歪了,醫(yī)生診治主要是由于體質虛弱以及局部受風受涼所致的筋脈,氣血不暢所致”。張?zhí)m傷心的說:“看著母親面無表情的樣子,真的好心疼,之前母親就患上了高血壓性心臟病和膽贅息內,現如今又患上了面神經麻痹,母親的命真的太苦了”。記者了解到,為了醫(yī)好張萬明夫婦的病,更好的照顧他們,張?zhí)m把自己家的孩子借宿在親戚家,日日夜夜的守在醫(yī)院里,只盼著父母早日康復,她們一起回家。
? ?“小的時候,家里很窮。但父母總是把一切好吃的都留給我們,如今父母都老了、病了,而我能做的卻寥寥無幾”。說起父母的病情和過往,張?zhí)m忍不住掉下了眼淚。張?zhí)m說:“這些年,她的父母一直在靠藥物維持,且母親每年都要來醫(yī)院看病,一看就是5、6千,家里早已欠下了10多萬元,現在父母雙雙住院,對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高昂的醫(yī)療費用更是讓他們一家不知所措”。
? ?后來,為了幫助他們,昭通新聞網記者很快與中國人壽昭通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陳志取得了聯系。陳志告訴記者:“2011年,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正式設立,主要是為見義勇為受傷,或者患有重大疾病且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申請人提供救助,只要張萬明夫婦的條件符合要求,他們會盡快按規(guī)定幫助其辦理,把張萬明夫婦各1萬元的醫(yī)療救助基金打到她們住院的公用賬戶上,以助張萬明夫婦看病治療,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