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07-04 16:07范 波
外婆生于清末,一生住在金沙江邊,一直喜歡吃昭通洋芋。從昭通壩子到金沙江邊,洋芋成了我們親情聯系的信物。外婆不再讓我們捎洋芋給她時,媽媽說,外婆的日子不多了。 一個月后,外婆仙逝。沒有了洋芋的贈送方向,生命從此失去了一個溫暖的懷抱。親情的天空缺少了最初的厚重色彩。
父親初冬時節(jié)病情加重,格外想念春天新出土的洋芋滋味。沒等到新春,父親在冬夜離別塵世。洋芋花開遍原野時,他與洋芋一起埋骨塵土。洋芋在大地上出土時,我仿佛看到父親的生命血脈就在大地上重生。每年清明到父親的墓地去掃墓,看到墓地旁邊有農人在栽種洋芋,我就知道那一年的春天真正到來了。為父親的碑拂去塵土,就要到墓地附近村子的親戚家小坐,喝水歇腳。親戚家抬出一鍋煮熟的洋芋款待我們。就著洋芋,聊一聊相互的境況,10多年來,這幾乎成為一個儀規(guī),從不更改。在這個儀式感盛行的時代,每年清明,在洋芋地里站著,回望父親的墓碑,從心里再一次道別。這就是我與故鄉(xiāng)相見的儀式。
母親住在異地,每逢前去探她,問要帶什么東西。她說得最多的是洋芋。母親生了一場大病,三天未進一滴水米。醒來后,問她要吃啥。“給我一個洋芋吃”。她說。遞一個煮熟的洋芋給她,我看到了她堅韌的生命新生。
一些花開在高高的樹上,一些果結在深深的地下。昭通洋芋結果在深深的地下,洋芋于我而言,是糧食,是食物,更是負載生活七情六欲的生命。昭通洋芋存世一天,昭通就有我的家,我的親人和朋友。
(作者為昭通日報社主任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