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07-05 17:07昭通日報評論員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莫過于生命。但生命的寶貴絕不僅僅體現(xiàn)在生命本身,更體現(xiàn)在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上。
擁有11年黨齡的大關縣玉碗鎮(zhèn)人大主席王文貴,在核查茶產(chǎn)業(yè)及烤煙產(chǎn)業(yè)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職。其38歲的生命雖然定格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但他卻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他的生命為使命而歌。
翻開王文貴同志的履歷,我們看到,2005年參加工作的他,盡管只有短暫的13年,但從事過財政、計生、城建、國土、安監(jiān)、環(huán)保、教育、人民武裝等工作的他,因此而積累了豐富的基層經(jīng)驗,也積淀了與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為了玉碗鎮(zhèn)能夠早日脫貧出列,為了讓群眾能夠過上好日子,王文貴幾乎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他虧欠妻女,愧對親人,甚至是牙齒疼、患了腎囊腫都無暇顧及,直到遇難后也沒有時間去醫(yī)院治療。可以說,強烈的使命意識,為他的生命灌注了充沛的能量;崇高的奉獻精神,使他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華。他成了干部群眾眼中和心中“信念堅定的好黨員,克難攻堅的急先鋒,甘為人梯的好榜樣,肝膽相照的好戰(zhàn)友,一身正氣的好男兒”。
是的。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厚度。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一個人若能盡自己所能努力為他人、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這樣的生命就超越了生命本身,就更有價值,更值得敬重。顯然王文貴做到了。作為基層干部,他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并付諸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愛戴;作為共產(chǎn)黨員,他把百姓冷暖掛在心頭并予以關心,無愧于共產(chǎn)黨員這個光榮而神圣的稱呼。王文貴生前曾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寫過這樣一句話:想,都是問題;干,才是答案。他做事抓鐵有痕、踏石留印,他為黨為民兢兢業(yè)業(yè)、默默奉獻,直到最后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我們常常追問生命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于追問,而在于行動。王文貴的人生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才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真正的使命,也回答了“人為什么要活著”這個深刻的哲學命題。
一枚熠熠發(fā)光的黨徽,一雙沾滿泥巴的皮鞋,一個寫著“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挎包,是王文貴下鄉(xiāng)走訪的全部家當。透過他的這些“家當”,我們看到的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看到的是他不畏艱難、任勞任怨的拼搏精神;看到的是一個基層干部為民服務的偉大情懷。逝去的是生命,不朽的是精神,最好的紀念就是前行。王文貴的肉體雖然消失了,但他留下的精神財富會永遠鐫刻在人們心中,并將激勵更多人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秉承遺志、誓除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