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08-21 09:17在基層黨支部建設工作中,黨員讀書筆記是一項基本要求,很多黨支部都把黨員讀書筆記作為考核黨員的重要內(nèi)容,甚至對黨員讀書筆記作出具體要求,比如:“全年讀書筆記不能少于5000字”,“全年讀書筆記不得少于20頁”等等,黨員讀書筆記要求的初衷是通過這些硬性要求,使讀書學習成為黨員提高自我的自覺行為。但是,一些黨員“筆而不記”,只是把讀書筆記當作了一項任務來完成,只求完成字數(shù)、頁數(shù)指標,不求質(zhì)量或“真記”。有的甚至借開會時間來對著一本論著來埋頭“抄筆記”,這種做法,完全背離了讀書筆記的初衷。
讀書筆記應當有所側重。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由于黨領導一切,所以黨的相關論著也就涉及國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大多數(shù)普通黨員,由于工作環(huán)境不同,閱歷不同,專長不同,讀書的切入點也就不可能相同。除了《黨章》等一些“共性”的黨紀黨規(guī)外,筆記的內(nèi)容就應該體現(xiàn)差異性。從事法律工作的黨員,讀書的側重點就應當與法律結合得更緊密一些,讀書筆記就應該側重于法律知識;從事科技的,讀書筆記就應該側重于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從事文學藝術的,讀書筆記就應該側重于文化方面的;從事環(huán)境保護的,讀書筆記就應當側重于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的知識。如果每個黨員的筆記都是黨章,都是十九大報告,基本雷同,沒有側重點,就說明黨員的讀書筆記與工作聯(lián)系很不緊密。
讀書筆記應當精讀細記。《西游記》里的豬八戒吃人參果,連核連皮一口吞下,完全不知道什么味道。黨員記讀書筆記的時候,不應當采用豬八戒吃人參果式地記,而應當精讀細讀,讀書中的精華,讀其中有用的東西。大家都知道,真正會喝茶的人,都是一口一口地慢慢來品,而不是一口見底的牛飲。讀書也一樣,講求平心靜氣,慢慢品讀,才能讀出其中味道。讀黨的論著,不僅僅是讀其中的經(jīng)典論斷,更應該全面了解黨的歷史背景,這樣才能讀得深、讀得透,才能真正領會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讀書讀得精讀得細,筆記才能記得好記得有質(zhì)量。
讀書筆記更應當記在心里。俗話說: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把讀書筆記當成任務來完成的做法,與小和尚念經(jīng)的做法如出一轍,因為這樣來做讀書筆記,無非就是“練書法”而已,起不到多少學習的目的。要求黨員做筆記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要黨員通過讀論著,讀好書,汲取其中的精華,來提高自己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黨員做讀書筆記更應當做到內(nèi)化于心,然后外化于行。通過做筆記的辦法,把一些經(jīng)典案例、警句名言記下來,不斷地溫習,牢記在心,使書中的精華轉化為個人的智慧營養(yǎng),上升為解決現(xiàn)實問題和矛盾的方法論。如果記筆記只是簡單地抄書,形不成個人成長的“糧食”,記再多的筆記也是沒有用的。
讀書筆記的形式應當多樣。常言道:水無常形,文無定法。既然讀書筆記的目的是提高自我,那么方法和形式就可以多種多樣。寫心得體會是一種記法,寫日記寫周記也是一種記法,在書記做圈點寫評語也是一種記法,網(wǎng)上閱讀發(fā)表評論也是一種記法,黨建交流群上交流讀書心得也可以是一種記法。只要達到了讀書學習,自我提高的目的就可以了。只要真正讀,真正學,真正記,形式可以多樣。單純地要求讀書筆記的字數(shù)和篇數(shù),并不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黨員讀書筆記不能簡簡單單地用筆來一記了事,更應該把它記在心里,記在腦里,做到知行合一。(水富縣政府辦? 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