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8-09-10 11:16◆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 琴
他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研究項目、云南省科技廳和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各一項,參與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經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fā)表論文50余篇。2015年7月,博士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同年9月入職昭通學院化學化工學院,于2017年10月獲得副教授任職資格。2017年11月進入云南大學化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在職博士后研究,2018年6月起任昭通學院科技處副處長。他就是昭通學院的年輕教師李啟彭。
從老師到朋友 與學生亦師亦友
采訪中,李啟彭說道,在平時工作中,作為一個“80后”教師,和學生打成一片,從學生中汲取時尚理念和創(chuàng)新知識,迸發(fā)出無限的創(chuàng)意,也收獲著無窮的快樂。
相對于做嚴厲的老師來說,他更享受現(xiàn)在和學生之間像朋友一樣的關系,與學生和諧相處,尊重學生,盡量做到亦師亦友。特別是帶學生做論文的時候,和他們相處得比較多一些,有一些同學特別負責和認真,經歷了各種失敗和挫折。他每次都會耐心地開導學生,告訴他們一些指導意見,找到其中的一些邏輯關系,看到他們一直堅持把畢業(yè)論文做完,且做得很好的時候,覺得那種欣慰不是其他人可以理解的。特別是當自己指導的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獲得“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評價時,他覺得是最驕傲的。
李啟彭認為,對于人的一生而言,每個人有各自的精彩和不同的選擇,選擇教師,對于他來說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肩負著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重任,有著光榮而艱巨的使命。
積極投身科研之路,勇于創(chuàng)新
近年來,昭通學院高度重視科研工作,圍繞“夯實基礎,凝煉特色,重點突破”的科研思路,激發(fā)科研積極性,營造科研氛圍。
目前,李啟彭除了做行政工作外,最熱愛的還是教學和科研。選擇了教師也就選擇了奉獻,而李啟彭的奉獻體現(xiàn)在以身為范、積極探索、重點突破,贏得了學校的支持和理解。
平時下課后,李啟彭最愛的就是回到自己的實驗室做科學研究。正因為這樣,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學和科研,陪伴家人的時間就比較少,家人偶爾會有一些怨言,但是,更多的時候家人給予的還是支持。在面對一些失敗時,他從沒有想過要放棄,他認為,攻讀博士是一個艱辛的過程,大部分人都要經歷過挫折和不斷的努力,才能順利畢業(yè)。現(xiàn)在從教中遇到困難和挫折,對于他來說已經不算什么了。“人生就是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恒,堅持才會有收獲。”李啟彭說。
李啟彭到昭通學院任教以來,克服各種困難,堅持做研究,在學校各級黨政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自2016年開始,他每年都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去年10月,他獲得副教授任職資格,11月份加入云南大學趙琦華課題組從事在職博士后研究工作。今年初,他完成了兩份申請書,與云南大學趙琦華教授課題組合作申請的課題《功能化鋯基MOFs材料的構筑及其在重金屬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立項,資助經費40萬元。這是昭通學院首次獲準國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實現(xiàn)了昭通學院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零的突破。
據了解,該項目旨在利用云南地區(qū)的優(yōu)勢金屬礦產資源(鋯)和各種有機配體,構筑具有納米籠或納米孔道的功能化鋯基MOFs材料,研究其結構對重金屬離子捕獲與分離效果的影響,獲得具有高效捕獲與分離重金屬離子的功能化鋯基MOFs材料。該項目的實施將拓展功能化鋯基MOFs材料的應用,并為解決云南地區(qū)環(huán)境污染問題作出貢獻,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是我國設立的最高水平的基金項目之一,以其學術水平高、評審嚴格、競爭激烈備受關注。
據了解,李啟彭還被推薦申報云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