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10-11 11:33◆吳 天
升入初中那年,我還不滿十四歲,少年之心懵懵懂懂、蠢蠢欲動,不知不覺迷上了籃球。新生報名參加校隊選拔那天,教練叫大伙兒依高矮順序排列,然后攔腰一刀,殘酷無情地將后面的矮個兒全部“宰”了,其中就包括我。我并不死心,渴望反而更加強烈,更加癡迷。我太喜歡這項一攻一守、魅力無窮的體育運動,那瀟灑的上籃、漂亮的“蓋帽”、閃電一般的快攻、眼花繚亂的“陣地戰(zhàn)”,對我都是一種召喚,一種擋不住的誘惑。
我躍躍欲試,參加不了校隊,就干脆成立了自己的“獨立大隊”。上學途中有一排行道樹,一天四次經(jīng)過這些樹下,我都不停地跑,拼命往上蹦,“咚”,揪樹葉,“咚”,摸樹枝,練習彈跳。每天還堅持練下蹲、短跑、舉重、俯臥撐,小腿后還煞有介事綁上沙袋,連走路也忘不了活動手腕。只要校隊訓練,我總要蹲在球場外觀看,記住要領,偷偷找個地方學習滑步、轉(zhuǎn)身、急停……終于有一天感動了教練,讓我破例參加了校隊。從此,籃球場成為我最初的練兵場,開始了極為嚴格的正規(guī)操練。
籃球高懸,告訴我:心想事成;
籃球高懸,激勵我:勇往直前。
訓練非常枯燥,特別是徒手訓練,一個最基本的動作也得反復練習,根本摸不到籃球。側(cè)身跑、退步跑、繞“S”跑,跑得汗津津像水里撈起來的魚,一天的訓練也就結(jié)束了。好不容易盼來了籃球,卻不準投籃,叫運球,高手運球低手運球、快速運球慢速運球,運個沒完沒了。或者是傳球,身前傳身后傳、二人傳三人傳、近距離傳遠距離傳,傳得天昏地暗。等到可以投籃了,又是姿勢呀手腕呀定點呀起跳呀,同樣枯燥無味。正是這些一絲不茍的訓練,使我懂得了“基本功”這三個字的深刻含義,懂得了基礎的重要性。
終于,可以參加比賽了。激烈的球賽讓人切切實實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這不僅是體力、技巧、戰(zhàn)術的較量,更是智慧、意志、心理素質(zhì)的檢驗。戰(zhàn)局瞬息萬變,要求每一個隊員反應敏捷,判斷準確,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捕捉戰(zhàn)機,哪怕慢了一秒半秒,都可能失去一瞬即逝的機會。臨場比賽變化莫測,這就要求每一個隊員既要有集體意識,又要有自我意識,靈活機動,出奇制勝。說到底,一場球賽,兩隊十人,攻防頻頻轉(zhuǎn)換,決定于籃球控制在誰的手中:進攻者失球便退為防守,防守者奪球便展開進攻。
籃球高懸,給我許多人生啟迪;
籃球高懸,催我探索生命之秘。
初學打球時我總想有一手絕招,以博得滿場喝彩。我個子不高,沒有空中優(yōu)勢,就想以絕招取勝,不料走上邪路,玩得花里胡哨,自我感覺還挺優(yōu)秀。一次與成人隊比賽,我滿場玩球,穿梭在大人的胳膊底下有一種捉迷藏的感覺,玩得快活極了。誰知教練很生氣,毫不客氣將我換下場,狠狠批評:“你不是打球,是玩球!玩這些花里胡哨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投進兩分!”這句話對我一生都有影響,至今我還常常告誡自己:要想獲勝就得投進兩分,一定要投進兩分!仔細想想,生活中需要“兩分”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只要不是旁觀者,只要你參與競爭,就得用一個個“兩分”去奪取最后的勝利!
從那以后我進步很快,加入了少體校籃球隊,還代表地區(qū)參加過全省的少年籃球分區(qū)賽。我從不輕視每一場比賽,從不輕率處理每一個球,從每一滴汗水中積累經(jīng)驗,夢想有朝一日能成為職業(yè)球員。我常常夢見自己飛身扣籃、中線遠投百發(fā)百中、運球過人身輕如燕,這是我的理想,我的奮斗目標。不幸,命運讓我到偏遠山區(qū)當了知青,那里連一塊籃球場大的平地也沒有,很少有人見過籃球……直到幾年后當了工人,重新披掛上陣,激情依然不減,球技卻生疏了。雖然理想破滅,但籃球仍在頭頂高懸,伴我一生。無論走到哪里,籃球場一直是我首選的人生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展演過我生命的許多歡暢,許多風采。
籃球高懸,是近在咫尺的太陽;
籃球高懸,是手臂撐起的地球。
?作者簡介:吳 天,中國作協(xié)會員,昆明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二級編劇,已退休。主要創(chuàng)作故事、兒童文學(少年小說),已出版《三道彩虹》《金笛》《捕雕少年》《黑星星》《翡翠王》《做個夢讓你破案》等專著。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各類文學選刊、選集,曾榮獲“海峽兩岸兒童文學大獎賽小說類優(yōu)秀獎”“云南省政府文藝創(chuàng)作獎”“陳伯吹兒童文學園丁獎”“冰心兒童文學獎·大獎”“全國通俗文學大賽故事類金獎”“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故事”等五十余項文藝創(chuàng)作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