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晚報(bào)
2018-11-13 10:26說起興縣代表性的地方味道,首推應(yīng)該是冒湯。深秋吃一碗熱乎乎的冒湯,渾身都透著熨帖。
碗里臥著半碗細(xì)白粉條,澆上熬好的羊湯,粉白細(xì)滑的粉條上擺幾個(gè)餃子,蔥白和綠色的芫荽末一撒,雞蛋皮染成青紅絲撒上,再添幾根海帶絲。熱氣將蔥花芫荽的香氣蒸騰起來,飄散到四周,滿滿一碗紅黃白綠的色彩煞是惹人垂涎。若是愛吃辣子的,再飄上一勺油辣椒,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冒湯是興縣本地人常常推薦給外鄉(xiāng)人品嘗的一道地方小吃。最地道的冒湯味道是街頭小館才有的,不過作為一道地方味道,各家酒店也是不可缺的。只是酒店盛在細(xì)瓷碗里的冒湯,總覺得沒了街頭那股子煙火勁兒,味道寡淡了些。對于老一輩的興縣人則覺得正宗的冒湯必定是趕集時(shí)吃的才最好。粗瓷大碗、熱氣蒸騰、盆碗叮當(dāng)、大呼小叫、前擁后擠,終于把一碗飄著肉乎乎小餃子的冒湯搶到手,幾乎快溢出湯的大碗往簡易的桌子上一放,立刻給手指吹口涼氣,在耳朵上搓兩下,心滿意足地開吃。
為啥叫冒湯呢?有人說,因?yàn)檫@碗粉條加餃子的湯里面的餃子捏的形狀像官帽,便稱為冒湯;還有說擺在粉絲上的小餃子像是戴了一頂帽子,便被稱為冒湯。興縣地方文化學(xué)者王波老師說,冒湯是個(gè)簡易說法,全稱應(yīng)該叫“扁食冒湯”。如此說來,便與餃子形狀無關(guān)了,扁食就是餃子的另一種說法。看來,冒湯的來歷還需要繼續(xù)挖掘哦。
在跟王波老師聊集市上的冒湯時(shí),王老師說,喝冒湯是一定要吃油饃的。興縣的油饃是一種酥皮烤餅子,餅子里包了紅糖。當(dāng)熱乎乎的油饃一出爐,胡麻油的香味濃香撲鼻。一口下去,甜甜的紅糖還有些燙,嘴饞的孩子卻忍不住誘惑,吹一口氣咬一口,半張著嘴呵著氣,慢慢嚼兩口不燙了便忍不住又咬一口,吃完一個(gè)還眼巴巴期待再來一個(gè)。王波老師說,他吃過的興縣最好吃的就是黑峪口鄉(xiāng)趕集時(shí)吃的油饃和扁食冒湯。當(dāng)年集市早已今非昔比,香甜誘人的味道卻從不會消失。
深秋抑或初冬,在寒意飄散的街頭,喝一碗熱乎乎的冒湯,嚼一個(gè)甜絲絲的油饃,通體舒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