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工作人員鄭遠見:
來源:紅色扎西、微昭陽
2018-11-14 10:16截止11月12日,云南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比去年同期提前近20天迎來黑頸鶴“大部隊”,目前數量已經突破1024只。這些“高原舞者”將在這里越冬棲息200多天。根據觀測對比,今年大山包的黑頸鶴大部隊提前集中迅猛抵達越冬地,4天時間突破了1000只,數量較往年同期增加了不少,今年有提前望到達峰值。
10月29日,經過800公里的長途遷徙,從四川若爾蓋繁殖地遷徙到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先頭部隊抵達大山包長會口。由于云南大山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遇上下雪及大霧天氣,直至11月9日天氣放晴后,連續(xù)4天時間,飛往大山包越冬的黑頸鶴數量達到了1024只,最多的一天達到509只,已遠遠突破單日抵達大山包100余只的歷史記錄。
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工作人員鄭遠見:
今天早上我們監(jiān)測到的是1024只,跟往年同期相比,它來的比較迅猛。數量增長的比較快。在以往的監(jiān)測慣例當中,如果黑頸鶴數量要突破1000只。時間是在11月底。但是今年,今天早上已經突破了1024只了,這個主要是跟黑頸鶴遷徙的條件有關系,從11月9號開始,大山包就轉為晴朗的天氣,這個晴朗的天氣有利于黑頸鶴遷徙,所以11月9號當天就來了280多只,接著10號我們監(jiān)測到300多只,11號早上我們就監(jiān)測到500多只,到今天早上我們就監(jiān)測到1024只,主要是跟這個遷徙的氣候有關系。
保護區(q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大山包地處高寒冷涼山區(qū),平均海拔三千?多米,黑頸鶴野外覓食容易出現(xiàn)食物短缺。為此,在黑頸鶴棲息地核心區(qū),今年又新增加了100余畝的食物源基地,采取只種不收的方式,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供黑頸鶴野外覓食。
云南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工作人員鄭遠見:
大山包從90年建立保護區(qū)以后,經過將近30年的保護,它的濕地面積擴大了,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了有利于黑頸鶴的覓食活動和棲息,同時我們保護區(qū)加大了黑頸鶴保護的宣傳力度,當地老百姓現(xiàn)在都知道黑頸鶴是保護動物,能夠自覺的參與到保護的隊伍中來。我們還建設了幾千畝黑頸鶴的食物園基地,這些基地里種植了土豆、燕麥、苦蕎,這些基地里面的糧食是只種不收,就是專門種給黑頸鶴吃的,讓黑頸鶴回來越冬的時候自由刨食,保護區(qū)當時剛剛成立的時候監(jiān)測到的是200多只,現(xiàn)在是呈幾何數的增長,這也是我們保護區(qū)最大的一個成績。
大山包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的重要越冬棲息地,去年這里的黑頸鶴數量達到了1422只,約占全球總數的六分之一。目前,黑頸鶴仍在陸續(xù)遷徙中,預計到11月底可達到峰值。
昭通新聞網文稿校對:白春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