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8-11-14 17:00◆李云飛
人生在世,以吃為大,誰也脫不了這個“俗”。我這代人經(jīng)歷了三個“吃食”年代,由衷感謝生活的變化、時代的發(fā)展。
記得,吃包谷、洋芋的年代,家家都一樣,吃面條就算打牙祭。這些好東西,平時都舍不得吃,生病或客人到了才有機(jī)會吃。?
那時的面條,人們喜歡叫掛面,好東西呀,可當(dāng)禮物送人。有的送來送去都壞了。最上等的請客就是吃掛面,條件好的人家切牛干巴絲煨湯,摻進(jìn)掛面里給客人吃;條件差的人家煨番茄雞蛋湯,舀入掛面里招待客人;最差的人家也會煨一鍋酸菜湯,放到掛面里讓客人吃好。不管怎么吃,嘴里的掛面都特別香,香得一生難忘。這樣的美好時刻一過,有還原到吃包谷、洋芋的日子,天天吃,月月吃,年年吃,吃得都不想吃了,不吃還不行,除非餓死。
那時的小孩,一提吃大米飯和掛面就像過節(jié)一樣興奮、高興,守在家里不出門。日子好過一點,一些人家率先告別了吃包谷、洋芋的日子,窮人家的小孩饞得眼巴巴望著,直吞口水。這樣的時段不長,很快,家家都好起來,進(jìn)入吃大米飯的年代,日子開始越來越舒心。第二個階段過去,就是幸福的第三年代,想吃包谷飯還要提前準(zhǔn)備,否則,還吃不上呢。如今的一些餐館真會“撿漏”,專門備有包谷飯以及蕎飯,引得客人嘴饞,紛紛跑去飽食一頓,生意自然紅火。
現(xiàn)在,農(nóng)家種出來的包谷,或賣給老板煮酒,或喂雞鴨牛羊;洋芋也市場化了……總之,自己想吃才弄了吃,不會因“吃食”犯愁。而且,農(nóng)家人吃包谷、洋芋也像城里人一樣吃得精細(xì)起來,非去皮不可,還換著花樣吃。不少人小時吃慣了包谷、洋芋,忘不了它們的那個香,一久不吃還難受呢。于是,市場跟著人們的感覺走,需要什么“做”什么,包谷、洋芋火爆起來,登上了大雅之堂。
生活的滋味就跟我這代人經(jīng)歷的三個“吃食”年代一樣,極具“酸辣苦甜”味道,伴著我們成長,走向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