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微永善
2019-01-22 09:45(T通訊員 田明 ?文 \ 圖)過完臘八就是小年,“黃華苕絲糖”、“洋芋粉條”、“大興土堿面”、“碼口溜筒紅糖”,這些純手工的永善縣傳統(tǒng)特產(chǎn),已伴隨年味漸漸濃起來。然而這些技藝的傳承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傳承人的匠心堅守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近日,記者走進黃華,為你講述保大春父子傳承苕絲糖技藝的故事。
▲黃華鎮(zhèn)手工苕絲糖制作技藝傳承人保大春
黃華鎮(zhèn)是一個江邊古鎮(zhèn),有近300年的歷史,早在道光五年(1825年),那時黃華叫“黃葛場”。1938 年,因轄區(qū)盛產(chǎn)大榕樹得名,取黃葛樹繁華之意更名為黃華。據(jù)2009年中國嘉德國際拍賣公司在北京春拍中拍賣的古玩“黃葛場”銀淀就是其見證,那時黃華就有自己的銀行錢莊。
黃華鎮(zhèn)苕絲糖制作技藝傳承人保大春說,黃華鎮(zhèn)自古就是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商貿(mào)中心。黃華鎮(zhèn)有名的要數(shù)老街、橫街龍公館、天后宮、六棱塔,下街木牌坊、中街龍家石牌坊、上下彝門、火神樓、南華宮、望江樓和黃華八景詩古跡。
▲黃華鎮(zhèn)手工苕絲糖制作技藝傳承人保佳誠
“以前住在立街,過年時奶奶才做苕絲糖,基本是自產(chǎn)自食。” 保大春的兒子保佳華告訴記者,1993年他們家開始做手工苕絲糖,為把這門技藝傳承下來,之前搬過兩次家,保佳華和保佳誠都沒外出,一直幫著父親守著苕絲糖這份傳統(tǒng)技藝。
▲手工苕絲糖制作技藝
苕絲糖其實就是一種“吃苕不見苕”的糕點。先將優(yōu)質(zhì)紅苕、糯米蒸熟、蔭干,用菜油炸酥、冷卻,然后用大鍋熬制白砂糖和手工麥芽糖,火候到點時加入紅苕、糯米、花生,勻速翻炒,然后定型、分切,再用白紙密封成三到四兩的小包,即使一兩個月拿出來吃仍然酥脆香甜。
▲苕絲
“熬糖漿時動作要麻利,要用大火,不停地翻攪,直到鍋內(nèi)出現(xiàn)大泡,糖漿濃稠起絲才可以關火,起鍋要快。”手工做苕絲糖,糖漿是關鍵所在,他們家的苕絲糖基本上還是父親保大春把握火候,要經(jīng)過十多道工序嚴格把關精制而成。
▲定型壓勻
保大春領著記者走進加工房,白砂糖與麥芽糖的充分融合后,香氣熏滿了整間屋子,煤氣灶上藍色的熊熊火焰把鍋里的糖熬得透明,兩人揮動鐵鏟,幾十個回合,迅速將米花糖倒在舉板模框中壓勻,熟練地用刀分切成大小均勻的小方塊,就大功告成。
▲分切
“混上花生、芝麻、核桃更香,哪樣市場走得好,就做哪樣,但是大家更喜歡吃苕絲糖,一年要做1萬多斤苕絲糖。”保大春說:“每分鐘可以封8到10包,忙的時候,早上起來就開工,每半小時出一鍋,一天可以出20鍋100公斤,兒子保佳華在黃華鎮(zhèn)橫街開了店負責銷售。”
▲密封分裝
每年九至十月,紅苕熟了,是做苕絲糖的最佳時間,臘月、正月生意最好,兒子保佳誠負責配送到超市。
保家的純手工苕絲糖,保留了鮮紅苕熟化后特有的香氣和風味,非常適合當零食,掰一塊苕絲糖入口,苕絲糖的焦香里攜帶著紅薯的清甜,酥脆爽口而不膩。到外地的黃華人,過年時總喜歡托人捎點苕絲糖,分享給朋友,品嘗家鄉(xiāng)的味道。
▲手工苕絲糖
采訪時,一位老大娘遞給保大春50元錢,買了5斤苕絲糖。“都20年了,一直10元一斤,沒漲過價,吃的就是這個味道。” 大娘說。
每逢春節(jié)思鄉(xiāng)團圓情更濃,尤其是家鄉(xiāng)的美食讓人難以忘懷,黃華這座百年小鎮(zhèn),在歲月中一路走來,帶著古樸的香淳,那一抹濃濃的鄉(xiāng)愁,卻是家鄉(xiāng)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