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19-01-29 10:35◆余利娟
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是時間,見證了祖國四十年的變化。
記憶中,家鄉(xiāng)還是一個車少路爛的地方,那時候上學,走的是泥巴路,每逢下雨,村里的道路就坑坑洼洼,大大小小的水塘布滿路面。那時候也很少打傘,都是母親用裝化肥的透明薄膜一剪,就變成了我們遮風擋雨的“雨衣”了。
那時我們的學校,離家也不遠,十多分鐘的路程,天晴時路上總是灰塵漫漫,馱著糧食的馬兒也跟我們一起走。碰上下雨,我們的鞋就滿是泥巴,用學校河邊的水,隨便洗一洗,穿著濕漉漉的鞋子又進了教室。學校只有兩幢建筑,房子是瓦房,木質的樓板,我們在教室上課,老師們的宿舍就在我們樓上。離學校遠的同學住校。冬天來了,我們會用鐵皮盒子制成“小爐子”,帶到教室,那時候覺得,暖暖的真好。
在我上中學以后,我們村就開始發(fā)生變化了,村里的道路都變成了水泥路,原本不多的房屋也漸漸多了起來,不再是瓦房,許多家庭蓋起了兩層的混凝土樓房。下雨的時候,我們也不用拿薄膜當雨衣了,撐著雨傘回家,感覺很好,身上濃濃的化肥味兒,沒了。
我們讀過的小學,也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取代低矮瓦房的,是高高的教學樓。學生們、老師們有了單獨的宿舍,辦公區(qū)和生活區(qū)分開。操場也從泥地變成了水泥地,我想,那些學弟學妹們下課嬉戲,再也不會被風吹起的泥沙迷住眼睛了吧。
慢慢地,家里有了電視機,村里許多家庭買上了音響,逢年過節(jié),就聽到大家的歌聲在空氣中彌漫,大家的臉上笑意盈盈。曾經,村民養(yǎng)的豬都是賣了換錢用,慢慢地,豬肉擺上了桌,去到哪家,都能看到臘肉掛在墻上,香香的味兒見證了幸福時光。
后來,因為讀書、工作的緣故,離我們家鄉(xiāng)、學校都遠了,聽說小學有營養(yǎng)餐了,義務教育學費免了,考上大學的還有獎勵了,雖然我們的時代沒有這些政策,但是這卻說明了我們的祖國正在慢慢變得強大起來。
新時代新氣象、新目標新希望,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年。從記憶中的薄膜雨衣到雨傘,撐起的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幸福生活。
我堅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思想的指引下,我們家鄉(xiāng)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我堅信,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通過努力奮斗,中國人民會更加幸福!
(作者系昭通市人民檢察院干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