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07-31 09:37?
在扎西會議紀念館的展窗里,放著一臺X光機。這臺X光機是宋慶齡從美國購買回來送給中央紅軍的,這臺機器跟隨部隊從中央蘇區(qū)到貴州,又從貴州到了云南威信。
每次見到或聽到別人聊起這臺X光機時,扎西鎮(zhèn)石坎社區(qū)楊家寨楊仕均、楊仕喜兩兄弟臉上寫滿自豪。
“聽老輩人講過很多遍,和我們族人有關。”7月26日上午,84歲的楊家寨老族長楊仕均向記者回憶起那段難忘的歷史。
1935年2月,中央紅軍來到威信,召開了著名的“扎西會議”。毛澤東領導紅軍后,決定精簡機構、縮編部隊,丟棄多余笨重的裝備、器材和“壇壇罐罐”,輕裝前進,凡是兩人抬不動的大宗物資全部就地寄存或掩埋。
其中有一樣“寶貝”,就是這臺Х光機,每天需要多人輪換背抬。
當時的紅軍,物資匱乏,包括部隊的口糧供給以及醫(yī)療用品。而且這臺Х光機,又是看病的必需器械。因此,之前中央機關大搬家時,發(fā)電機、印鈔機、銀元和X光機等財產都進行了大轉移。
器械固然重要,而紅軍戰(zhàn)士的生命更珍貴。
湘江戰(zhàn)役前夕,生死攸關的緊急時刻,把持中央領導權的“左傾”錯誤路線領導者顧慮重重,舍不得丟棄辛苦積攢起的輜重家當,導致隊伍行進緩慢,160多里路程竟然走了整整4天,每天只行進二三十公里。軍委縱隊的行進緩慢,直接導致了轉道行進的紅八、紅九軍團和擔負后衛(wèi)任務的紅五軍團等部隊遲遲無法入關過江。
貽誤戰(zhàn)機造成的湘江慘敗,1934年12月1日這個恥辱的日子,毛澤東和紅軍戰(zhàn)士難平心頭之憤。
但要留下這臺X光機,當時的衛(wèi)生部長賀誠卻非常不舍。
“犧牲了那么多同志,我們就是吃了搬家式大轉移的虧!現(xiàn)在是困難時期,必須輕裝上陣,等解放后,全國的X光機都歸你管。” 毛澤東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進行了勸解,賀誠才忍痛割愛。
1935年2月9日,賀誠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將Х光機和一整套醫(yī)療器械大小共17口箱子寄放在楊家寨楊保和家里。
楊保和,是楊仕均和楊仕喜的曾祖父。
“這個機子,就寄存在二樓上,還簽了一個契約,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我們也要把這個X光機保存下來。” 51歲的楊仕喜講述。
輕裝的戰(zhàn)士,在紅軍新領導人毛澤東的指揮下,變得靈活、機動,向東前進,破婁山、奪遵義,取得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利。
解放后,威信縣紅軍文物征集組找回了這臺Х光機,現(xiàn)陳列于扎西會議紀念館。當時,除了這臺X光機,這里還保存著紅軍使用過的馬克沁機槍、發(fā)電機等。
這些文物,見證了那段紅色征程。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永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