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08-02 10:06現(xiàn)在白鶴灘水電站所在地的左岸,在未建電站之前叫六城鎮(zhèn)。六城鎮(zhèn)在解放前是巧家縣的分縣。當年巧家縣地處金沙江西岸,在大涼山一共有21寨。為了管好江外的21寨,就在六城壩設(shè)分縣。也就是說,六城是一個很小的縣城。
古人把做官當作是一件很榮耀的事。只要做了官就可以光宗耀祖,臉面光彩,做人體面,還可以呼風喚雨。于是就有很多有錢人愿意出錢買個官當。官的級別不同,買官所付的錢也不同。
話說有一位財主,家里很有錢,自身卻沒有一官半職,總是覺得自己臉面無光。為了面子,他下定決心用錢買個官當。雖然他很有錢,卻買不起大官,所以決定買個縣官當。主意已定,他就到東川府問買官的事。知府告訴他現(xiàn)在還有兩個縣正缺縣長一職。一個是批砂縣,一個是六城縣,最少也要3000兩銀子。
財主聽了覺得太貴了,3000兩銀子可不是個小數(shù)。但是,想想縣官也是七品的官了,也就下決心出3000兩銀子。可是,兩個縣到底去哪一個縣好呢?因知府嫌他給的錢太少,臉色陰沉,不好細問,就只好自己作主選擇了。他心想:批砂縣?砂是石,石頭無油,定沒有什么好處可撈。六城縣,一縣管六城,一定油水豐厚,是個好地方。于是,他就選擇了到六城縣任縣長。
辦好相關(guān)手續(xù)后,財主就歡天喜地匆匆趕到六城縣上任。卻不料順金沙江往下游走,越走越荒僻,彎大、坡陡、懸崖絕壁、鳥道獸途、人煙稀少,越走心越?jīng)觥K?jīng)過兩天的星夜跋涉才到了巧家縣。經(jīng)過打聽才知道,六城在金沙江西岸,還有一天的路程。
隨從叫苦連天,財主只好打發(fā)些銀兩,叫隨從安排在巧家縣城的“仙必居”吃好喝足,休息一天。
第四天一早,財主乘船過金沙江時風疾水吼船晃,膽戰(zhàn)心驚過了江,沿途近30公里都沒有人家,只有滿眼的荒草、怪石和頭頂?shù)囊痪€昏暗的天空,一路緊趕,終于到了六城縣。財主一看這“六城”就傻了眼,根本不相信這里是個城,明明只是一個村莊而已。的確,這里就是一個臨近金沙江的小壩子,一個很小的集鎮(zhèn)。后山全部是彝族居住,窮得沒吃沒穿。只有縣城這里產(chǎn)稻谷、甘蔗,才形成了這樣一個較大一點的村莊。
財主問,這里為什么叫六城呢?回答說,因為是六座大山拱衛(wèi)的縣城,所以叫六城。
財主明白自己無知,貪戀官位,吃了大虧。官小無油,地方又窮得只有大山和巨石,算是徹底地虧大了。但又沒有臉面回鄉(xiāng),每天苦悶時就到金沙江邊靜坐,千頭萬緒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面對滾滾金沙江自言自語:白河灘——白河灘——3000兩銀子下陡灘……
(作者:朱 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