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09-05 22:27幾十年前,我還是個未上學的小孩 子,我的童年就是在縣城的這條百年老 街上度過。那時,天天都可以在街上看 到那位一身綠色衣服的叔叔,騎著綠色 的單車,載著綠色的投遞包從南門到北 門沿街送信,我對此充滿了好奇。
當長大了些,經(jīng)常跟著媽媽到縣城 中心的郵電局給在幾百公里外的云南 省個舊市工作的父親寄信,才逐漸了解 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在當時,交通、 通信都不發(fā)達,一封家信就是一家人親 情的期望,我對8分錢一枚的小小郵票 甚至于有些敬畏。有時,父親也會用白 色布袋子寫上地址,裝著本地的土特產(chǎn) 品寄回家來。因為我們家的信件包裹 比較多,就連郵遞員也跟我們兄弟3人 都熟悉了,看到他來,經(jīng)常我們會問有 沒有我們家的信件,有時他也會捉弄我 們一下,明明有卻說沒有,或者沒有卻 說有,讓我們白白地失望或高興一場。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通信 技術(shù)的發(fā)展,街頭有了很多撥賬號或插 卡的公用電話,家庭里的座機電話也越 來越多,人們又逐漸有了傳呼機。人們 的家信就越來越少了,寄信的主要是在 校大學生或單位公信。這個時候,我卻 愛上了文學寫作,并且一上路就停不下 來。那時向報刊雜志社投稿基本上全 是用信件郵寄,報刊雜志社寄來的樣刊 和稿費也是通過郵政投遞。所以,在別 人逐漸遠離了郵寄的時候,我卻還在延 續(xù)著我與郵政的一世情緣,并且是我的 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郵政了。
1994年參加工作以后,寫作是唯一 能證明我人生價值和學識水平的事情, 我寫作的熱情更高漲了。因為頻繁地 買郵票、寄信、取匯款、收樣刊,所在小 鎮(zhèn)上幾任郵政所長和工作人員都很熟 悉我,說我是“高產(chǎn)”作家。
大約2000年以后,我調(diào)到了縣城工 作,小靈通、手機、電腦也逐漸普及了, 除了單位公信以外,就基本上沒有人再 寄家信了。此時,大部分報刊雜志社也 逐漸不再接收難以處理的手寫稿件,我 只得緊跟時代的步伐買了臺式電腦。 這時,大多數(shù)的投稿都可以用電子郵件 完成,我也就很少郵寄信件了,但收樣 刊和匯款卻直到現(xiàn)在還多數(shù)是通過郵 政投遞。因為發(fā)電子郵件過于簡單,為 了避免收到的電子郵件垃圾太多太雜 亂,有些刊物直到現(xiàn)在為止都還只收郵 寄的手寫稿,通過審稿以后才通知作者 用指定的郵箱發(fā)電子郵件過去。
2009年以后,我所在的單位創(chuàng)辦了 一份半月刊內(nèi)部報紙,我順理成章地當 上了副主編和責任編輯。每一期需要 郵寄到上級相關(guān)部門的報紙,以及外地 作者的樣報、稿費也是由我通過郵政寄 送。公事加上私事,現(xiàn)在,我平均每周 都要去郵政局一兩次,所以郵政局的工 作人員雖然按單位的規(guī)定輪換了無數(shù), 但所有人依然對我很熟識。
年少時,郵政是親情的樣子。年 輕時,郵政是我寫作路上的橋梁和紐 帶,是它助我一路走來,從一個愛好 文學的學生成長為縣級、市級、省級 作協(xié)會員,并且當上了地方作協(xié)的副 主席。現(xiàn)在,郵政是我的朋友和知 己。報刊社寄給我的大量的樣刊、贈 刊、獲獎證書、匯款單等還源源不斷 地從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郵路上寄 來,平均每周我都要收到一二十件的 郵件。
我和郵政共成長。那個讓人感到 親切和熟悉的郵政綠沒有變,為人民服務(wù)的宗旨沒有變,國有企業(yè)的擔當和社會信譽也沒有變。 (作者:湯云明? 系云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