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11-08 16:2111月8日,對一名新聞記者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日子。自我成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那時起,就注定了有太多的記憶和感動。
從事記者工作13年來,幾乎每天都在“打仗”中度過,這也是記者的常態(tài)。哪里有災(zāi)害發(fā)生,記者就沖鋒在前,第一時間趕到現(xiàn)場,宣傳報道災(zāi)情;哪里有重大新聞事件發(fā)生,就會見到記者忙碌穿梭的身影……
深入體驗生活,是獲取新聞生命力的源泉。把鏡頭對準基層,以悲憫的情懷關(guān)注民生疾苦,新聞才會鮮活感人。
2013年6月,我在鹽津縣落雁鄉(xiāng)采訪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她叫鄧運會,年僅21歲。丈夫沒有文化,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家中有一個3歲的孩子和70多歲的公公,家里一貧如洗。見到鄧運會時,她蜷縮在一間光線暗淡的房子里,身體枯瘦如柴,面色蒼白。眼里充滿著絕望和不甘的神情。采訪她時,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真的好想好好的活下去”。只要能活著,成了她最大的奢望。后來,我以“我真的想好好的活下去”為題,寫了一篇采訪報道。新聞在市、縣電視臺播出,引起了很好的反響,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關(guān)注,許多愛心組織和個人,紛紛向她捐款表達愛心。雖然最后沒能挽救她的生命,但讓她在離世之時卻感受到了人間的脈脈溫情。作為一名記者,我也感到特別的欣慰。
因為做新聞,讓我們收獲了很多,反映群眾的心聲,記錄并見證時代的發(fā)展、呈現(xiàn)感動的瞬間,贏得觀眾、讀者的信任和認可。心存感激,踐行使命。傾聽群眾的故事,品味百味人生。
(作者供職于鹽津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