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19-12-02 15:37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還批評別人沒做到或做好,這樣的批評不僅不起作用,還會起反作用。一些領(lǐng)導(dǎo)就喜歡大會小會批評人,似乎不說批評人的話就找不到話說,令人十分反感。據(jù)說,有一位因腐敗而落馬的高級領(lǐng)導(dǎo),在位時就喜歡大會小會批評人,有時批評起來還沒完沒了。一次,他主持召開一個關(guān)于廉潔自律的大會。他作會議小結(jié)時左講右講,比主講人的話還多,除了標榜自己如何廉潔自律外,還振振有詞,無的放矢地批評不講廉潔自律的人,那架勢,可謂氣吞山河。忽然,臺下冒出一個聲音:“不要臉,貪官講給清官聽!”他左顧右盼,不知聲音發(fā)自何處,于是官威十足地大聲呵斥:“誰在講話?站出來!”會場雖一片沉寂,他卻沒了底氣,坐不住了,只好草草收場。
一些人就總是高高在上,馬列主義的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一些人就總是自以為是,似乎他們就是真理的化身,固執(zhí)己見,錯了也不認錯;一些人就總是傲慢無禮,似乎他們就是天生的完人,自高自大,指手畫腳……
批評人要有“底氣”,這個“底氣”就是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才會收到效果,令人心服口服;這個“底氣”就是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才會感召他人,令行禁止;這個“底氣”就是剖析自己,勇于反省,才會自查自糾,有錯必改;這個“底氣”就是公道正派,光明磊落,才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這個“底氣”就是以誠相待,肝膽相照,才會一針見血,令人醒悟;這個“底氣”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怕亮丑,才會互相激勵,催人奮進;這個“底氣”就是團隊精神,忠誠擔(dān)當,才會眾志成城,完成使命。
古人云,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意思是,看見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古人的話提示我們,人貴有自知之明,做人就要努力向上,學(xué)會反省,才會取長補短,完善提高自己。德國詩人海涅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昭通日報全媒體 記者 李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