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4-30 10:50靖安跨縣(區(qū))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一棟棟米色的高樓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溫暖,樓中居住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群眾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安置區(qū)的樓棟間,有一位手持粉刷工具的工人匆匆穿梭其間,他就是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內(nèi)一位平凡的裝修工人姜忠興。
來自彝良縣小草壩鎮(zhèn)的姜忠興今年剛滿26歲,但已經(jīng)是一名4歲女兒的父親了,自從有了女兒之后,肩上的責任越發(fā)重了起來,常年輾轉于各個工地做“刮白”的工作,雖然還比較年輕,但過硬的“刮白”技術讓他常常受贊。今年復工后,他就帶著妻子來到了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用過硬的技術讓易地扶貧搬遷群眾能有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
姜忠興清晨6時起來匆匆吃過早餐,7時出門,提上水桶與刷子,與妻子和弟弟一同來到工作地點,便開始了他們一天8個多小時的工作。姜忠興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白灰了,接線、打灰、刮灰,每一道工序都要做到極致,每做完一面墻之后再回過頭來檢查一遍才能讓姜忠興放心。他告訴記者:“做人做事都要嚴謹,尤其是建筑工人,一個馬虎,就有可能造成質(zhì)量不過關,一定要做好每一個步驟,給大家最好的家。”
談起姜忠興的家人,他說得最多的就是4歲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從復工到現(xiàn)在,雖然離家不遠,卻沒有回去過一次,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跟女兒通視頻電話,看著女兒臉上的笑容,每天的勞累困乏都被一掃而空。
陽光下的靖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qū),滲透著如姜忠興一樣眾多勞動者的汗水與努力,也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才筑起了幸福的美好家園。
(昭通日報全媒體實習記者 楊洋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