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7-21 11:147月的微風,輕輕吹拂在大關縣木桿鎮(zhèn)漂壩村花石村民小組群眾快樂的臉龐上,在花石公路段,整齊劃一的路燈正像夜晚的繁星一樣緩緩亮起……
今年5月,看到剛修好的通組公路上,每到夜晚,村民們摸黑在路上行走。漂壩村黨員楊秀紅突然想到,要是有路燈,出行會更方便。在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她花了2000元在網(wǎng)上購買了21盞路燈,準備安裝在街上至花石的通組公路主干道上。路燈買來后,沒有燈桿,她就動員群眾每家貢獻一根木頭用來做燈桿。群眾聽說后都非常高興,親自把木頭搬到路上,一天的時間就把21盞路燈安裝完畢。
楊秀紅常年在外打工,雖然每月工資只有3000多元,但作為共產(chǎn)黨員的她特別愛幫助別人,并深深地感染著她的孩子。在她家墻上,貼滿了兒子的獎狀。“媽媽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又特別愛幫助別人,我深受感動。”她的兒子帥康說起這些事,臉上露出了笑意。帥康在大學里也是一名“熱心腸”,這名優(yōu)秀的大學生曾帶領過班上的學生到國外去交流。“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帥康說。“下學期,他將到云南民族大學讀研究生了。”談起兒子,楊秀紅一臉驕傲。
楊秀紅今年42歲,有24年黨齡。談起自己的入黨初衷,楊秀紅緩緩道來:“我的父親是一名中共黨員,他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在父親的影響下,她在18歲的時候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村里的孤寡老人何澤恩今年81歲,20多年來,楊秀紅一直事無巨細地照顧著身體殘疾的他。關注他的生活起居、帶他去看病、幫他砍柴生火、洗衣服、做飯……就這樣持續(xù)了7000多個日日夜夜。
提起楊秀紅,何澤恩老人感激涕零:“我只要她照顧我,她對我好,穿衣吃飯、大病小痛她都管我。”
“2015年的一天,我在彝良縣打工,他突然肚子痛,就一直打電話給我。我就聯(lián)系了一名村民用摩托車送他到鎮(zhèn)衛(wèi)生院看病,并一再叮囑村民,必須帶老人看完病、買好藥、送老人回家。”楊秀紅說,“自己家的事情也很多,可老人只信任我,我不能不管他。盡管在外打工,但我每天早晚都要打電話問候老人。”楊秀紅繼續(xù)說道:“2017年的一天,我在永善縣打工,老人上廁所不小心摔倒了,當時情況比較嚴重,他就一直給我打電話。可等我忙完事情打電話給他,卻無人接聽,我一下子急了,打了10多個人的電話請他們?nèi)臀艺遥钡梦沂曂纯蕖:髞恚腋纱嗾埫妹脕韼兔φ湛蠢先耍⒄f等我回來后幫妹妹家干活。”
幾天前,木桿鎮(zhèn)民政所給楊秀紅家里帶來了一份分散供養(yǎng)特困人員委托照料服務協(xié)議,希望楊秀紅能夠做老人的監(jiān)護人。從此,楊秀紅與老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
晚上10時左右,把4歲的兒子獨自一個人留在家里睡覺,背著鄰居小孩到鎮(zhèn)衛(wèi)生院;在趕集的路上遇到受傷的駕駛員,與丈夫一起把駕駛員送到鎮(zhèn)衛(wèi)生院,叫鄰居把受傷駕駛員騎的三輪摩托車拉回家;幫助村民找回丟失的牛、馬、羊……點點滴滴都只是楊秀紅人生路上的小事,但她用她的熱情、善良、樂于助人感染著身邊的許多人,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新時代的雷鋒故事。
夜幕降臨,漂壩村花石的路燈亮了,把近兩公里的公路照得如同白晝。孩子們在明亮的燈光下追逐打鬧,以往靜悄悄的村莊充滿活力……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 玉 毛利濤/文? 通訊員 閆盼莉??王興韻? 胡聲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