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8-03 10:17“請戰(zhàn)書上一個個鮮紅的手印映紅了一個特殊的春天”;
“一股股春天的暖流從四面八方涌向長江、涌向黃鶴樓”;
“不是為了游覽觀光,而是為了共赴戰(zhàn)場”。
……
這是9歲的龔梓誠和媽媽羅媛婷朗誦的作品——《擁抱春天》片段。朗讀自如,入情入境,評委驚嘆。這是5月31日昭通市舉辦的“閱讀走向未來”書香家庭·親子朗讀決賽中,龔梓誠和媽媽從數(shù)十個家庭中脫穎而出,奪得比賽一等獎。
面對記者采訪,清秀略顯靦腆的龔梓誠有些膽怯,話語不多,可登上舞臺,他卻自信從容,“口若懸河”,從不怯場。他是昭通市實驗小學(xué)三年級的學(xué)生,媽媽是一名多才多藝的人民警察。
說起這次獲獎,對小梓誠的家庭來說并非偶然。早在他6歲時,就和媽媽同臺朗讀。他還記得,那一次朗讀的作品是童話——《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收獲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然而,就因為超時10秒,被評委無情地扣下 0.1 分,無緣一等獎,排名第三。那一次,小梓誠哭了。
磨煉讓他迅速成長,兩年后,小梓誠家庭如愿以償,一舉奪冠。
小梓誠有著做主持、朗誦的天賦,小小年紀就獲得諸多獎勵和榮譽。“梓誠愛讀書,這和我小時候是一樣的”,羅媛婷從小也愛好讀書。
在梓誠幼兒的時候,羅媛婷每晚都給他講童話故事,讓孩子領(lǐng)略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想象力、表達能力,訓(xùn)練膽量、增強自信。當(dāng)羅媛婷把所熟知的故事都講窮盡了時,就買書給小梓誠閱讀。每天晚上堅持陪伴孩子閱讀成了母子的美好時光,這一堅持就是6年。
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小梓誠現(xiàn)在已經(jīng)讀了《恐龍世界》《成語故事》《十萬個為什么》《一千零一夜》《昆蟲記》《窗邊的小豆豆》等小學(xué)生讀物。其中,《窗邊的小豆豆》是他讀的第一本長篇小說。
為大量汲取經(jīng)典文學(xué)作品的精髓,他把上學(xué)、放學(xué)趕路的時間用來聽故事,現(xiàn)已聽完《三國演義》《鐵道游擊隊》《西游記》《封神榜》《納尼亞傳奇》等名著。
“小孩子讀繪本,通常都喜好看圖,而小梓誠卻特別愛讀文字,且從小就能很好地理解文字內(nèi)容。”羅媛婷發(fā)現(xiàn)這個細節(jié)后,著重對小梓誠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進行了培養(yǎng)。
小梓誠常往書包里塞進一兩本課外書,下課時或是上自習(xí)課時,他就拿出來愛不釋手地閱讀。在家里,他甚至把課外書藏在洗漱臺的柜子下面,上廁所時也偷著讀。
好讀書,也是小梓誠寫得一手好作文的緣由,文筆流暢,語言運用自如,每次作文都被老師批改為優(yōu)秀。去年,一篇題為《兵馬俑》的作文,寫得無可挑剔,老師也詫異。
家人發(fā)現(xiàn)小梓誠識字本領(lǐng)強是在他 5 歲多的時候,在南京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他就能朗朗上口地閱讀每個雕塑的解說詞,連路人都向他豎起大拇指。
上幼兒園時,小梓誠就開始擔(dān)任“童話劇”的小小主持人。去年年底,在昭通市委宣傳部等部門主辦的“2020 昭通少兒春晚”最佳小主持人評選活動中,他拿到了“金話筒”獎。
興趣、愛好一旦激發(fā),就難以收拾。小梓誠像模像樣地摸了摸腦勺說,“領(lǐng)了多少次獎,記不起來了。”身邊的婆婆連忙從手機里翻出她家客廳的照片,一張張優(yōu)秀學(xué)生的獎狀貼滿整個墻壁。
其實,小梓誠的特長還不僅僅是朗讀、主持,游泳潛力在昭通也小有名氣。讓他覺得最為珍貴的榮譽,還是掛在墻壁上的 6 塊獎牌,那是他參加省、市青少年運動會獲得的。今年 1 月,他代表昭通游泳隊出征 2020 年云南省第二屆青少年(學(xué)生)運動會游泳預(yù)賽,取得50米單反海豚腿項目銀牌、蝶泳分解項目銅牌、蛙泳技術(shù)項目第八名的好成績。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小梓誠從 6 歲開始,就選拔進入昭通市游泳隊進行集中訓(xùn)練,從未中斷。每周二、三、四下午,一放學(xué),他都要進行常規(guī)訓(xùn)練。周六、周日上午下午進行高強度的訓(xùn)練。
當(dāng)問及這樣緊張的訓(xùn)練累不累時,他回答得異常冷靜:“當(dāng)覺得累的時候,咬咬牙就過去了。”
提到獲獎心情時,他回答得很干脆:“很高興!很值得!”
在記者看來,這些成績、榮譽的取得,和羅媛婷的言傳身教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她在市公安局政治部工作,擔(dān)任團支部書記,每當(dāng)“五一”“五四”“六一”“七一”等時間節(jié)點,她都要策劃一些諸如閱讀、演講、知識競賽、“警娃進警營”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她大多時
候都擔(dān)任主持人,也常常登臺表演,是單位里一個精明能干、出類拔萃不可多得的多面手。2018年,她榮獲昭通市“好母親”稱號。
小梓誠的爸爸是一名武警干部,常年駐扎部隊。小梓誠對幼兒園組織的父親節(jié)活動印象深刻。那一天,老師讓班級孩子的爸爸錄制一段視頻,播放給孩子們看。“因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孩子身邊 ,愧對了,我的孩子!”小梓誠從視頻里看到好久不見的爸爸,眼眶濕潤了,自言道:“好激動!”
小梓誠似乎很懂大人的心思,在婆婆、媽媽生病的時候,他總會問寒問暖,幫婆婆捶背或送媽媽去醫(yī)院看病。媽媽加班的夜晚,他就靜靜地守候在辦公室,困了,在沙發(fā)上躺一會兒。他自稱是“加班兒童”,弟弟是“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