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08-06 11:07近日,一部由昭通市紀委監(jiān)委干部劉紹清主編的扶貧實踐著作《大一這年》由團結(jié)出版社公開出版。該書既是《中國農(nóng)村文化扶貧研究》的“姊妹篇”,也是昭通地方文學發(fā)展道路研究系列叢書的第5部作品。作品的出版,不僅為文化扶貧提供了新實踐,也為探索和研究地域文學發(fā)展提供了新樣本。
《大一這年》主要收錄的是,昭通市紀委監(jiān)委從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提升入手,在“扶志”和“扶智”上下功夫,通過開展網(wǎng)絡籌資助學、指導中學生創(chuàng)作、為貧困山區(qū)送知識送文化等文化扶貧活動,激發(fā)貧困群眾內(nèi)生動力,增強發(fā)展致富的信心決心的一系列作品。其中,武漢理工大學史凡躍、河南工業(yè)大學高德平、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肖顯奎、昆明理工大學張玉寶、曲靖師范學院朱家丹等5位大學生寫下了近20萬字情真意切的成長故事。
此書內(nèi)容分為“愛河奔流”“人生風景”“理論思索”“智慧點滴”“烏蒙回音”五部分共40余萬字。闡述了對貧困大學生開展文化扶貧的做法和意義,講述了駐村扶貧工作隊員為貧困大學生奔走呼吁尋求救助的事跡與精神,同時還刊登了帶有學術研究性質(zhì)的文化扶貧功能、效果的探討文章,對參與文化扶貧的大學生如何自立自強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等,客觀而生動地體現(xiàn)了昭通市紀委文化扶貧的成果價值。
該書得到了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大力支持,閻雪君、王美春、李培滇等作家、文學評論家為該書作序,從文化扶貧的角度和文學理論的高度進行點評。大家認為,首先該書反映的文化扶貧的做法好,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資助貧困學生的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zhì);其次是本書的編纂思路和收錄的內(nèi)容好,書中不僅僅有扶貧者的行動和研究者的思考,更有扶貧對象的切身感受和成長變化;再次是本書介紹的做法和經(jīng)驗對于中小學日常教育教學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寫作水平,又可以使學生養(yǎng)成對思想、學習、生活進行反思修正的好習慣,起到智育、德育的雙重作用,從而達到社會扶貧難以達到的效果。
據(jù)悉,此前劉紹清已經(jīng)主編出版了《昭通文學發(fā)展道路初探》《中國地方文學發(fā)展道路探索》《中國詩散文研究》《中國農(nóng)村文化扶貧研究》四部地域文學研究著作。《大一這年》公開出版,是國家精準扶貧催生的結(jié)果,也是全國各地專家學者和受助大學生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更是關于文化扶貧道路、文化扶貧精神以及文化扶貧效果的具體展現(xiàn),為精準扶貧做出了有益的文化嘗試和探索,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作出了文化貢獻。
【名家點評】
“昭通文學發(fā)展道路系列研究”出版,是重要的文化基礎工程,是對區(qū)域文學的一次深入研究和精細盤點。文學可以保養(yǎng)一方精神,促進一區(qū)文明,推進和建設有信心有詩意的生活。
——張煒(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得主)
????
看了《大一這年》,令我感動。文化扶貧是整體扶貧工程之重要一環(huán)。文化作為一種精神事業(yè),可以使人自立自強,不伸手,不自餒,處貧窮不失志,處富足不奢靡,如此經(jīng)濟上去了方能得以鞏固,即使遇到新的挫折也容易重新奮起。
文化扶貧,功在當代,澤及后世。
——賈寶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原《散文》主編)
【作品節(jié)選】
請收下微不足道的“禮物”
武漢理工大學?史凡躍
在前進的路上,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也不會有人總是磕磕絆絆。當你遇到了麻煩請不要孤獨,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有的路上有很多和自己一樣的人;也請不要退縮,因為我們所經(jīng)歷的苦難都是我們的成長;不要感到無助,因為只要我們愿意去改變,全世界都會給我們帶來希望。人生中能夠遇到“對的人”絕對可以算是蒼天眷顧,人生大幸。機緣也好,巧合也罷,只要不負遇見便足也!他們的出現(xiàn),大到影響余生,小則是一段時間,讓我們少走彎路,亦或是會讓我們更容易實現(xiàn)夢想,在成功的道路上少些阻礙。我以文字感謝,請收下這微不足道的“禮物”。?
大一這一年
曲靖師范學院?朱家丹
或許與同齡人相比自己是貧窮的,但一往無前的時候卻格外富有。是啊,人只要生活在世界上,便是富有的,因為財富的表現(xiàn)形式不僅僅局限于金錢,它有很多很多種。或許很多人一出生便被戴上了貧窮的帽子,但那不一定就是真正的貧窮!有時候貧窮能讓人追逐,而追逐便是擁有!正是那個追逐的過程,讓人有了更多的體驗世間百態(tài)和生活辛酸苦辣的機會,或許過程很痛苦,但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一路的風雨兼程,又哪有真正的喜悅可言;沒有汗水的努力不叫努力,我們可能會因苦澀而落淚、而無奈、而不知所措,但是能堅定前行的人永遠不貧窮,因為這筆叫做苦難的財富總有一天會變成你喜歡的形式,只要愿意去經(jīng)歷這樣的苦難與貧窮,并能有所悟、有所行,就永遠是人生的勝者。?
成長記錄
景德鎮(zhèn)陶瓷大學 肖顯奎
在我逐夢的人生旅途中,一路走來我并不孤單,除了我的家人以外,還有許許多多我叫不出名字但永遠記得的愛心人士。他們的名字我可能不能一一記住,但在我心里的他們都是同一個名字,助我圓夢的愛心人。網(wǎng)上流行的一句話叫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樣的我也有這樣一個想法,便是人生那么短,我想去拼搏。在筑夢的路上,我不知道什么叫放棄,我只知道努力奮斗。放棄意味著動搖,動搖意味著失敗,而我是一個不服輸?shù)娜耍矚g與失敗對著干的人。
匆匆而過的一年
昆明理工大學?張玉寶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回憶那曾經(jīng)走過的路,有快樂也有悲傷,有委屈也有挫折,有天真的幻想也有遠大的志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像跳動的音符,編織著我美麗的夢想和絢麗的生活;我要感謝我的父母以及所有關心愛護我的人,特別是劉紹清老師和那些資助我學費的愛心人士,因為是你們給了我走向更高學府的機會和向上拼搏的力量。
也許成長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吧!成長記錄著痛苦,也鐫刻下歡樂,沿著成長的足跡,一步步,我們會走向成熟,走向未來。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劉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