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0-09-10 11:56踏入昭陽區(qū)一中的校園,柳綠花紅、曲徑通幽、寧靜致遠、書香彌漫。徜徉在校園的百米文化長廊,瞻仰著“孔子講學”的雕塑,一股股文化氣息撲鼻而來,此起彼伏朗如珠玉的讀書聲在如詩如畫的校園中縈繞。一位英姿颯爽、氣度不凡的女教師正站在軍訓的操場上,用她抑揚頓挫的聲音給正在軍訓的新生們上著入學第一課,她就是巾幗不讓須眉,一直堅守在中學教育戰(zhàn)線上,勇扛教育改革大旗的昭陽一中黨委書記、校長王亞麗。
以德為先 ?立德樹人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王亞麗深諳《大學》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深刻內涵,本著“和諧發(fā)展、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提出了“修身修心修學問,成人成才成棟梁”的校訓,帶領全校師生樹立“厚德、博學、厲行、創(chuàng)新”的校風、“嚴謹、敬業(yè)、愛生、善導”的教風和“明志、求真、勤學、善思”的學風,把女生培養(yǎng)為溫良賢淑、大氣端莊的大家閨秀,把男生培養(yǎng)成有擔當、有責任、有使命感的謙謙君子。學校自2012年被云南省認定為一級二等完全中學后,在上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生源逐年上升,師資不斷壯大。2020年春季學期,學校共有121個教學班,其中初中59個、高中62個,在校學生6615人,教師463人。學校先后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tǒng)先進集體”、“云南省文明學校”、“云南省教育先進學校”、“云南省科技創(chuàng)新示范學校”、“云南省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驗學校”等數(shù)十項榮譽稱號,連續(xù)多年被評為昭通市和昭陽區(qū)教學質量一等獎和“教書育人、規(guī)范管理”的先進單位。
時人不識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三流的校長看賬房,二流的校長管課堂,一流的校長重思想。王亞麗深知學校管理不是要改變別人,而是影響別人、感染別人,讓別人樂意站在主人翁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作為一校之長,肩上擔子重,責任大,必須做到用真情關注人、幫助人、成就人、發(fā)展人,才有可能把學校帶到一個高起點。王亞麗經常鼓勵教師們說:“當你強大到學校離不開你時,你就會有安全感;當學校強大到你離不開學校時,你就有了歸屬感。昭陽區(qū)一中的每一位教師都是學校的管理者,希望每一位教師能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用心用情參與到學校管理中,與學校共發(fā)展、與學校共榮辱!”在她的熏陶下,學校形成了人人都管理,處處有管理,事事見管理的良好管理模式。 ?
在教師的選拔任用上,王亞麗大力倡導“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積極為教師成長“鋪路子”、“搭臺子”、“架梯子”,對能者強者給予表彰重用,差者弱者進行上崗培訓,在全校掀起了比學趕幫超的良性競爭之風。在教育教學模式上,王亞麗敢于創(chuàng)新,2020年春季學期,在高中2019級嘗試行政班+單學科分層走班教學。分層走班教學,不是放棄成績差的學生,而是讓某一學科相對落后的學生能夠“跟得上,吃得飽”,讓某一學科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向前沖,吃得好”,避免出現(xiàn)嚴重的兩極分化,同時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在學校教研方面,王亞麗和黨政一班人專門制定了分學科、分時段的教研活動方式,做到四定三有原則(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定主備人;有落實、有檢查、有反饋。)學科安排分別是周二下午英語、生物、地理,周三下午語文、歷史、政治;周四下午數(shù)學、物理、化學,突出重點學科,狠抓集體備課。在各年級參與和組織的正式考試中,充分利用“好分數(shù)”閱卷系統(tǒng),組織年級教師對系統(tǒng)導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比對,歸納問題,專題講解。在教師培訓上,王亞麗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原則,一方面派出部分教師外出學習取經,另一方面積極聯(lián)系金太陽專家入校進行專題講座和課堂示范。
通過深入課堂,反復實踐,學校形成了一套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生動形象,簡潔明了的教學方法,深得師生們的認同。高考一本上線率逐年上升,2014年獲云南省一級高(完)中教學質量評價二等獎,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xù)四年獲云南省一級高(完)中教學質量評價三等獎。教師課賽獲獎國家級8人次,省級19人次,地市級918人次,縣區(qū)級458人次;教科研論文獲獎國家級39人次,省級102人次,地市級168人次,縣區(qū)級208人次;課題及獲獎國家級32人次,省級27人次,地市級29人次,縣區(qū)級5人次。2005年至今受區(qū)委區(qū)政府表彰共計294人次。
耿耿園丁意 ??拳拳育人心
上善若水,大愛無疆。身為一校之長的王亞麗,卻是每個學生的良師益友,學生們見到王亞麗都會親切地叫一聲“校長好!”王亞麗總是和藹可親地回一聲“孩子們好!”在校園的樹蔭下,經常會看到被學生們圍坐在長凳中央談笑風生的王亞麗。
早出晚歸的王亞麗,經常都會走出辦公室,深入學生們中間噓寒問暖。她關注每個學生的身心成長,不放棄一個學生,堅持教育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在課余活動中,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長及興趣愛好,學校成立有“青青草”文學社、“羽翼之聲”廣播站、“桃李軒”書法社、“洛神”漢服社、小記者站、美術社、科技活動中心、合唱團、足球隊、籃球隊、乒乓球隊、街舞團、樂隊、武術社、太極社、棋弈社等數(shù)十個學生社團,讓學生的文學、藝術、思維、體魄得以全面健康發(fā)展。在王亞麗的帶領下,學校的“青青草”文學社,自今已出版報紙144期,作品集4冊,發(fā)表師生作品3000余篇。在生活中,每到冬天,王亞麗就讓食堂為全校師生提供免費的姜湯;每到夏夜,就為學生提供免費的蛟香片;每周末,就對教室、宿舍進行消毒殺菌;每逢高考,就讓學校食堂提供免費的愛心高考餐;每到節(jié)日,就組織老師對遠離家鄉(xiāng)的學生進行物質與精神慰問……學校還在食堂開設了愛心窗口,為貧困學生提供價廉物美的餐飲服務。對家庭發(fā)生意外或重大疾病的學生,王亞麗就組織開展捐款捐物活動;針對殘疾學生,王亞麗還親自帶領各學科教師送教上門,服務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因疾病而掉隊。
2008級高89班學生李玉銀,來自威信縣長安鄉(xiāng)貧困山區(qū)安穩(wěn)壩村,父親過世,母親年邁,家庭貧寒。王亞麗得知詳情后,每月從自己的工資中固定拿出300資助給李玉銀,直至該生高中畢業(yè)被中國政法大學以國防生名額錄取。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王亞麗捐給貧困學生的善款,總計在十萬元以上。而她,卻舍不得為兒子買一雙舒適的耐克鞋。
身無俗媚人如玉 ?腹有詩書氣自華
見過王亞麗的人,都會感受到她身上散發(fā)出的東方女性的“知性美”。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王亞麗對知識的渴望不遜于此。不管工作再忙再累,她每天總要花兩個小時讀書學習。王亞麗經常對學生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讀書可使人心胸坦然,心馳神往,開拓視野。要把握每一分鐘的時間,好好地讀書。”為了勉勵學校師生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她專門在學校建設了教師書吧和學生書吧,鼓勵每一位師生積極閱讀。通過不斷學習,王亞麗在國家級刊物《課堂內外》發(fā)表了《調控學生動機強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學習周報》教研綜合版126期發(fā)表了《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等多篇作品。2010年參與研究的課題《學生心理研究》被評定為市級教研成果,2011年參與研究的課題《語言運用與培養(yǎng)》被評定為國家級教研成果。2004年被昭陽區(qū)委、政府評為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2005年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的地理新教材研討會,被評為國家級地理骨干教師。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昭陽區(qū)優(yōu)秀管理干部,優(yōu)秀黨員。2017年,被同濟大學聘任為教育教學改革咨詢專家,2018年榮獲昭陽區(qū)“名校長”稱號。2020年被評為昭通市“三八紅旗手”,同年又被推薦為云南省“三八紅旗手”。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王亞麗為人如玉,在昭陽區(qū)一中,不僅是教師們奮斗的標桿,還是一位知冷知熱的“家人”;不僅是學生們學習的引路人,還是對他們關懷備至的“好媽媽”。
學校教師魯慶鴻深有感觸地說:“王亞麗做事果斷、平易近人,不僅關心教師的教育教學,還關心教師的家人,經常為教師的子女上學操心,為老人的身體擔憂,她就像我們的親人一樣,在我們最需要幫助、最需要關心的時候出現(xiàn)。記得2010年,我愛人患肝癌在昆醫(yī)附一院住院,正好王亞麗帶領學校30多名教師在昆明開研討會。得知我愛人要做手術的消息,王亞麗帶領參加研討的30多名教師來醫(yī)院看望我愛人,并為我加油打氣。叮囑我要好好陪伴愛人,不要再牽掛工作......雖然最后愛人還是走了,但在愛人彌留之際,我看到了她欣慰的笑容,因為在我的身后有王亞麗這樣的領導一直在關心著我,學校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感受到了這個家庭的溫暖!”
魯慶鴻在王亞麗的關心鼓舞下,走出了失去親人的陰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2016年被市委組織部評為昭通市“名師”,2019年被昭通市委評為“昭通市鯤鵬計劃高層次領軍人才”。
魯慶鴻說:“能取得現(xiàn)在的成績,離不開王亞麗的精心培養(yǎng)和區(qū)一中的良好平臺。作為區(qū)一中的教師,有王亞麗校長的領導,我非常自豪,我對區(qū)一中的未來充滿信心!”
真誠相扶 ?均衡發(fā)展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昭陽區(qū)一中在自身不斷發(fā)展的情況下,不忘扶持周邊的兄弟學校。經昭陽區(qū)政府同意,昭陽區(qū)教育局實施昭陽區(qū)一中與昭陽區(qū)第四中學、舊圃中學、永豐中學聯(lián)合辦學,昭陽區(qū)一中東城分校、昭陽區(qū)一中舊圃分校、昭陽區(qū)一中永豐分校正式掛牌成立。四校聯(lián)合辦學后,采取“資源重組、分段布點、分別管理”的辦法。各校點管理按統(tǒng)一部署實施教育教學管理,并建立統(tǒng)一的師資隊伍建設機制和流動機制。各學校實行“執(zhí)行校長”負責制,執(zhí)行校長由昭陽區(qū)一中副校長擔任,全面負責主管三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輸出昭陽區(qū)一中的管理模式和教育理念,提供統(tǒng)一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給三校實施運作,實現(xiàn)管理的科學化和標準化,并搭建統(tǒng)一的師資隊伍培訓平臺,整合三校教師資源,實施良性流動機制,促進三校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師個人專業(yè)成長,實行統(tǒng)一的聯(lián)考機制和教科研機制,實現(xiàn)四校教師的融通使用。
為推動四所學校均衡發(fā)展,王亞麗經常帶領本校骨干教師深入其他三所學校就教學改革、教研活動、集體備課、統(tǒng)一監(jiān)測、教育教學質量分析、教師培訓、黨建引領等方面進行精心指導,形成常態(tài)化幫扶,實現(xiàn)四所學校同頻共振、均衡發(fā)展。
王亞麗說:“昭陽區(qū)一中作為全區(qū)的龍頭學校,在推動昭陽教育均衡發(fā)展工作中責無旁貸,一定會加強對昭陽區(qū)一中三所分校傳經送寶的力度,對周邊有需要的兄弟學校也會毫無保留地錦囊相送。”
學在昭陽開新花
自參加工作以來,王亞麗已經在昭陽教育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了28個春秋,她對教育的熱愛遠遠超過了愛她自己和愛她家人。2009年,剛做完腦部腫瘤手術的王亞麗,休息不到一個月,便返回工作崗位。2016年,王亞麗兒子上高中,由于忙于工作,無暇照顧兒子,便讓離家不到兩公里的兒子去住校,即使兒子高考期間也沒來得及好好做頓飯鼓勵兒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王亞麗為了讓學生能在安全健康的校園生活和學習,她拖著疲憊的身體多渠道查閱、收集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做好開學前的所有準備,天天堅守在學校,竟抽不出一天時間去看望年近八十歲生病住院的老母親。
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王亞麗對昭陽教育的熱愛也是如此。
王亞麗說:“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昭陽區(qū)一中能發(fā)展為云南省一級一等完全中學。所有的莘莘學子都能享受到均衡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學校能辦出人民滿意、政府放心的教育!”
竹子老了,會有新筍茁壯成長;梅樹老了,會有新枝繼承希望。新時代、新起點,新征程。昭陽區(qū)教育在昭陽區(qū)一中這個龍頭學校的引領下,在王亞麗校長這些領軍人物的推動下,學在昭陽,一定會開出鮮艷的花朵!
(通訊員?江剛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