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0-09-28 10:019月25日至26日,中國三峽建設白鶴灘工程建設部邀請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專家學者組成調研組到白鶴灘水電站巧家?guī)靺^(qū)開展調研文化遺產工作。
調研組先后深入蒙姑鎮(zhèn)十里坪安置區(qū)、石匠房古棧道、老街民房民居,江西會館等地實地走訪,了解移民安置房的建設進度、旅游發(fā)展規(guī)劃,石匠房革命活動遺址的由來,徒步體驗工匠們在懸崖峭壁間用鐵錘鏨子開鑿出來的古棧道,對民房民居、民俗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和傳承,江西會館的古建筑群修繕進度等方面進行調研。
調研組指出,白鶴灘水電站的修建使得昭通市巧家縣金沙江畔成為舉世矚目的水電基地,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之際首批機組投產發(fā)電,更是為白鶴灘水電站增添了耀眼的光環(huán),講好白鶴灘最美麗動人的故事,是對白鶴灘工程最大的支持。挖掘白鶴灘故事,傳播白鶴灘聲音,鼓舞建設者士氣,推進白鶴灘工程建設,文化和旅游部門在挖掘、記錄、傳播白鶴灘水電站建設故事等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研組建議,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力”要求,對庫區(qū)文化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共建開動腦筋,作出思考,做好歷史文化的記載與傳播;要進一步注重和加強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充分發(fā)揮專家學者的作用,提高政府決策水平;各部門之間要建立一個長期合作的文體共享體系,形成互相通信、互相包容、相互溝通的合作機制;要加強對庫區(qū)內非遺文化的搶救性記錄和保護,做好項目推薦申報、合法利用等工作,做到有序傳承,守望共同精神家園;要注重文化旅游的開發(fā)和打造,整合資源優(yōu)勢,合理利用好自然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關系,開啟“非遺+文創(chuàng)”文旅融合新模式。
(通訊員 張順富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