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0-10-25 14:31一位連續(xù)三屆榮獲省級“勞動模范”稱號的先進人物,當筆者問他是什么動力使他保持了這個榮譽稱號時,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對待工作,我就像對待生命,一直以只爭‘第一’為目標!”
然而,現實生活中,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存在五種表現:一是不在人前,也不在人后。抱這種工作態(tài)度的人還不少,不想冒尖,也不想落后,追求所謂的“過得去就可以了”。于是,工作勁頭不足,工作業(yè)績平平,別人動他才動,沒有工作目標追求。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些人認為,事情做得越多問題就越多,因此,不會主動找事做,即使有事找上自己,也是能推就推,能滑就滑。三是“到位”不“越位”,“參謀”不“決策”。這話本來沒什么問題,卻成了一些領導班子成員自我“解脫”的托詞。這種人不講主觀能動性,不注重實際和實效,一切聽從“一把手”的話,怎么說怎么干,從不計后果。這種人遇著問題和困難,就找“一把手”出“良方”,像“木頭人”一樣行事;“一把手”一時半會拿不出“良方”,他們就敢把事情“掛”起來,無所作為,得過且過。四是只會玩嘴皮,不會干實事。一講干工作就拋出“攔路虎”,這樣時機不成熟,那樣條件不具備,急辦的事情也敢拖著不辦,致使問題成堆。五是不務正業(yè),一門心思撈“外快”。這種人拿著崗位工資,卻經常溜號,掩人耳目,從事“第二職業(yè)”。這種人上班時筋疲力盡,昏昏欲睡;下班時精神抖擻,干勁十足。
這些現象,雖然有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但也有主觀因素所致。我們的工作需要榜樣力量,更需要制度約束。工作隊伍的建設問題,永遠是一個值得探討和完善的問題。一個具有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和戰(zhàn)斗力的單位或部門,一定是有一個較強的領導班子和科學的獎懲機制,并能逐步完善和嚴格推行,才可能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
應該肯定,這些年的作風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不斷提升了“人”的素質,強化了愛崗敬業(yè)意識,多數單位或部門都能較好地開展工作,有的還創(chuàng)新舉措,實現一個又一個工作突破;不少職工不計報酬,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加班加點地忘我工作,使許多工作提前圓滿完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貨真價實”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新人新事層出不窮,呈現出與時俱進、團結拼搏的良好氛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存在的問題就可以置之不管,有的問題還十分嚴重,若不引起高度重視和及時解決,勢必影響大局工作。
有高標準才會有高質量,爭“第一”就是創(chuàng)“一流”,這不僅是敬業(yè)態(tài)度,也是敬業(yè)精神。
作者 李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