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0-11-09 13:50近來感覺很累卻依然早起,因為在晨曦里我能找到回去的路。現(xiàn)實生活里我們總是很忙,忙得忘了自己,唯有這一刻的抽離,才知道,原來通往內心的路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有時候我們渴望一棵樹,有時候想要一片草,有時候想看一朵花,有時候想吹一縷清風,有時候想要放聲歌唱,在四野茫茫之中……因為心太干涸,想要細雨沐浴,而這一切的柔軟仿佛如故鄉(xiāng)。
是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是一個名詞,卻也是一個動詞,讓你瞬間安靜,沉默不語,閉上眼睛,心變得無限舒展,超出生活,超出時空,讓靈魂安放在無垠的世界里。
現(xiàn)實讓我們走得越來越快,夢想卻希望慢下來,我們總是盯著腳下的路,何妨抬頭看看天上的云,我們斬斷了野草的根,豈知不是斬斷了通往心靈的綠?泥土離我們越來越遠,終于我們再聞不到故鄉(xiāng)的清香,一面積極入世,一面努力抽離,人生總要有一刻,想回到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無處不在,只要能夠安靜下來,一首歌,一句話,一個人,一棵樹,一片云,都能找到通往心靈深處的影子,故鄉(xiāng)是你年少時拼命想要離開,年歲漸長后卻越來越想回去的地方。
面面飯
雖然住在同一座小城,可是分別在南北,并不常常去父母家。每次過去,媽媽都要蒸面面飯,父母知道我最喜歡這一口,大概是打小的味蕾記憶,總是對包谷飯、老豆皮、豆豉、醬之類的傳統(tǒng)美食念念不忘。
包谷飯是南方地區(qū)傳統(tǒng)的主食,干包谷稍微過水、去皮,留下黃燦燦的玉米粒,磨細、晾曬干,就是營養(yǎng)美味的包谷面面了。要吃的時候舀出一碗,用簸箕攤勻、灑水,水不能多,浸濕就好,然后浸一會兒。火上燒著蒸鍋水,木制的甑子一會兒就霧氣升騰,蘆葦縫制的毛蓋經了熱,透出縷縷清香,待蒸鍋水開,面面也浸得差不多了,一手抬著簸箕,一手拿著木勺,傾斜著把面疙瘩滾出來碾散,細致的面面倒進甑子里,蓋上毛蓋,靜靜地讓木甑的香混合著毛蓋香浸透到面面飯里。
等到毛蓋上再次升騰起騰騰水霧,頭道飯就完成了,倒出來分湯,這是最關鍵的一步。把面面細細研散,用木勺擋著緩緩地灑水,柔柔地就像一個舞蹈動作,滿是疼惜的味道。水分要不多不少,多了,飯是成坨的,不好吃,少了,飯?zhí)刹凰凇⑸纤俳粫海蒙鬃虞p輕翻松軟,碾碎面疙瘩,火上飯甑子下水又燒開了,再次盛進去蒸熟,香噴噴的面面飯就好了。過去一個稱職的婦人就是要將面面飯蒸得好,可惜我沒有學會。
記得懷大寶的時候嘴特別刁鉆,饞面面飯、老豆皮、包谷涼粉饞得茶飯不思,DH覺得那些不營養(yǎng),要少吃,可是我饞,怎么辦?偷偷告訴媽媽,媽媽準備好了讓我回去吃,那一餐餐媽媽做的面面飯永生難忘。
洋芋片
鄉(xiāng)下人家有一種美味,叫洋芋片,做法簡單,卻美味至極,只要有食材,最笨的懶漢也做得出來。待鍋里的油燒熱,把火調小,每次放入三五片,“滋……”干癟的洋芋片膨脹鮮活起來,生命瞬間綻放,室內立刻芳香四溢,令人垂涎欲滴。只要洋芋片都膨脹開就需要立刻出鍋,講究眼疾手快,晚一秒過頭就煳了,所以也講究技巧。撈起來再放進三五片,等待的間隙放一塊在嘴里,滿嘴都噴香,稍冷卻一會兒更加松脆可口。
曬洋芋片是回憶里一個溫馨的節(jié)日,當天氣晴朗、地里農活不忙的時候,媽媽就會張羅起來:“今天我們曬洋芋片。”曬洋芋片的洋芋個頭要挑選大小適中、勻稱的洋芋,洗凈泥土,刮洋芋就是我們的活了,媽媽再燒上一鍋水,花椒、八角、草果用紗布包起來放入鍋里煮,加入適量鹽,一鍋白開水也芳香起來。媽媽在鍋邊支起來菜板,把我們和熬水的火爐隔開,撈起我們刮去外皮的洋芋,用嫻熟的刀法將洋芋切成近乎完美厚度的洋芋片。水燒開了,放入切好的洋芋片,一次不宜多,多了容易煮爛,滾水里一撈,透心即可出鍋,用漏勺舀出來,拈出一片放進嘴里嘗嘗,鹽味適中,火候剛好,于是等水開來再放第二鍋。我們幾個小饞貓先不忙著刮洋芋了,候在鍋邊,不燙手了,先解解饞,第一鍋就這樣消滅了,第二鍋接著吃,等吃得差不多了,才又開始刮洋芋。洋芋片煮起來,媽媽早在門外打掃出來一個場地,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簸箕搬出來排開。交給我們的任務就是把洋芋一片一片地一字排開,不能有重疊,像列隊布陣,初時覺得有趣,排得整整齊齊,可是毒日頭下,一會兒就頭暈眼花了。洋芋片堆在一起容易形成淀粉沉積,黑了就不好看也不好吃,所以我們都胡亂攤開,檢查一下可否有看不下去的堆積,趕緊轉回屋里繼續(xù)刮洋芋。
叮叮當當,菜刀與砧板共同演奏著一曲和諧悠長的旋律,薄如紙片的洋芋片在刀下產生,一邊切著洋芋的媽媽一邊關注著鍋里的洋芋,一邊刮著洋芋的我們一邊準備著接受太陽的洗禮。雖然汗流浹背,卻對太陽滿心歡喜,因為太陽越大,洋芋片越容易收水,最好一場太陽就干透,干干凈凈。第二天最多晾曬一下就收在口袋里了,如果太陽不夠辣,一天沒有完全曬干,洋芋片就會變黑,再加工也無法變白、味道就不好了, 所以毒辣的太陽才是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的福音。
等到有客人來,地里實在找不到新鮮的蔬菜了,媽媽就炸上一碗洋芋片,往往一碗是不夠的,一邊炸一邊拈給候在一旁的我們,那就是童年最美的味道了。
今天,忽然在異鄉(xiāng)看到這一地的洋芋片,瞬間勾起了我的味覺記憶。
苦蕎粑粑
“苦蕎粑粑才動邊邊”,意思就是說苦日子還長著呢。
苦蕎面是小龍洞出產的,買來,要嘗嘗苦蕎粑粑有多苦。太難做的蕎粑粑我不會,攤粑粑還行,小時候父母不在家,姐姐帶著我和弟弟妹妹,自己燒開鍋,面一和就可以攤了,那時候吃的是面粉做的,香甜美好。苦蕎粑粑蘸了蜂蜜吃是餐館里傳出來的吃法,平常人家誰會想到這么搭配,苦蕎的苦是一種浸入式慢慢奪取味蕾的苦,吃完回味還是苦,可是蘸了蜂蜜就不一樣了,有一股清涼的香,回味無窮,所以佐料很重要。
如果生活很苦,不妨蘸點蜂蜜,苦蕎粑粑才動邊邊,真好。
面塊湯
小時候,農閑時媽媽會變著方法給我們打牙祭,記憶中有一個面塊湯最勾人饞蟲。面塊湯的面塊不難,最講究的是湯,要用隔年的老腌菜汆湯,能有點干巴絲絲一起炒就是美味了。今天在一些餐館里也被當作特色美食出現(xiàn)。
今早忽然很想吃,剛好隔年腌菜還有,干巴也現(xiàn)成,雖然沒有做過,但是想來應該不難,趕緊電話求助媽媽,和面用冷水、慢慢加水揉,以免水多了和不好面,一番指點,著手開做。奈何兒子要吃糖水雞蛋,女兒要吃糖水面塊,我要吃老酸菜面塊湯,所謂眾口難調如是!我一邊另外準備了一口鍋給兒子煮雞蛋,一邊做面塊,記得媽媽以前就用腌菜湯直接煮入味,可是為了將就女兒,又得另外用清水煮。酸湯不難,燒熱油鍋,放入干辣椒炒黃,火候很重要,多一會兒就會煳,得眼疾手快,趕緊放干巴,炒到基本熟了,放入洗凈用水發(fā)開切碎的腌菜,翻炒數秒,加入水,泡腌菜的水舍不得倒,直接用來汆湯。 放入適量作料,一會兒芳香四溢的老腌菜湯就做成了。
接下來待水燒開,就可以扯面塊了,事先和好的面要稀一點,放到這時候剛好,擰下來一團,在手里拍扁,慢慢扯,越薄越好吃,最講究的就是能透過面皮看透光,然后扯下放入水正開著的鍋中、火不斷,可以一直扯一直煮,熟了的就漂浮起來,可以邊撈邊扯邊煮,一會兒面團下鍋成了面塊。先在碗里放入醬油、醋、鹽、味精調料、香油……舀湯,撈入面塊,加蔥、油辣椒,成型了。
端著一碗清湯面塊的女兒一臉酸相,“媽媽,我也要你這個”。吃完了自己碗里的又來問我“媽媽,你吃得完嗎?我?guī)湍愠砸稽c”。
(作者: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