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0-11-24 11:32在幾年的脫貧攻堅掛包工作中,印象較為深刻的故事之一,就是關于“羊倌”朱金才的養(yǎng)羊故事。朱金才是巧家縣藥山鎮(zhèn)麥坪村巖洞組人,一直以來以務農為生,收入微薄,老伴失明多年,加之還有兩個孫子靠他撫養(yǎng),家庭經濟負擔很重。在2013年底的扶貧摸底排查中,朱金才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巖洞組交通閉塞、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貧窮是這個地方最為顯著的特點。正因為如此,朱金才家好不容易湊齊彩禮娶回來的兒媳,沒幾年便悄無聲息地丟下兩個年幼待哺的孩子,從此消失在這個村莊。
窮則思變。怎么脫貧致富,是朱金才一直思考的問題。66歲的朱金才沒有被貧苦的生活難倒,根據(jù)村里的地貌特性,朱金才把眼光投向養(yǎng)殖業(yè),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回旋——養(yǎng)羊,但沒有啟動資金成了最大的問題。
正在為錢尋思苦惱時,2014年春節(jié),打工回家過年的兒子把身上僅有的1000元遞給了父親。在朱金才心里,一只羊也是養(yǎng),一群羊也是養(yǎng),定下了目標就要付諸行動。剛過完年,朱金才用400元在家門口建了個羊棚 ,用600元買了他的第一只羊。從那時起,朱金才開始了他的“羊倌”生涯,常年與羊為伴,以山坡為家,每天不辭辛勞、早出晚歸,駐村幫扶干部和村干部也常常為朱金才講解養(yǎng)殖技術及補貼政策,鼓勵他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慢慢地,他的羊從一只養(yǎng)到十幾只再到幾十只,這成了朱金才一家的主要收入來源。2017年底,朱金才一家年收入超過2萬元,順利脫貧。
朱金才的故事是最質樸的。面對困難,年過花甲的朱金才依靠自己的雙手,用實際行動成功實現(xiàn)了脫貧。
脫貧不忘鄉(xiāng)鄰,脫貧銘記黨恩。脫貧后的朱金才主動發(fā)揮脫貧示范戶引領作用,在擴大養(yǎng)殖規(guī)模的同時,還帶動本村群眾加入到山羊養(yǎng)殖行列,幾年來,巖洞組的羊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
再次遇到朱金才的時候,老人臉上露出的是最為幸福的笑容,他告訴筆者:“現(xiàn)在累是累了點,但我看著這一群羊,想著靠自己雙手賺錢,心里踏實得很。”對以后的日子他更是充滿了信心,他堅信,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只要足夠努力,自己和鄉(xiāng)鄰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通訊員? 邱有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