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0-11-28 13:25體重、血壓、心率都正常。隨后護士把劉應國的右手食指刺破,一股鮮血流入試管。獻血前還需檢測血紅蛋白、轉氨酶等指標,這一二十分鐘的等待讓劉應國既好奇又興奮。
第一次獻血的劉應國似乎有些緊張,之前對于無償獻血他沒有什么了解,這幾天因為父親生病住院,讓他有了很大的感觸。看到魯?shù)榭h文化廣場無償獻血車采血點排起長長的隊伍,他便毫不猶豫地參與進來,擼起袖子,進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獻血。
化驗、填表、抽血……兩股鮮紅的血液,很快地灌滿了袋子。第一次獻血的劉應國捐獻了300毫升全血。檢測出來他是O型血,劉應國開心極了,他說:“O型血是萬能血型,以后家人朋友或者社會上有需要的人,我都可以捐獻給他們用。”
拿到獻血證后劉應國反復看,他感到很自豪,他準備把今天獻血拍攝的照片和視頻發(fā)到微信朋友圈,讓更多的朋友參與到獻血隊伍中。
今年是楊紹芬參與無償獻血的第13個年頭,46歲的她,前不久獻了300毫升血漿。在她心里,無償獻血不單是獻愛心的一個小小舉動,也是對丈夫感情的一份寄托,一個生活的動力。楊紹芬和她丈夫同是魯?shù)榭h煙草公司的職工,以前,單位組織職工獻血,他們都一起參與。
在第3次參與無償獻血時,丈夫查出高血壓,沒法繼續(xù)獻血,楊紹芬依然堅持每年獻血。3年前,她丈夫患急性心梗離開了。在楊紹芬的記憶里,丈夫是個特別善良踏實的人,結婚20多年,一直都很疼愛她,也是個好爸爸,把孩子教育得很好。可是命運總愛捉弄人,讓他在40多歲就早早離開了。楊紹芬笑著說:“獻血對身體沒害處,我獻了血之后也沒有感覺哪里不對,精力還是像以前一樣充沛,能幫助到別人,我很開心。”
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楊紹芬會一直把無償獻血這件事堅持下去。
59歲的許德英,一年參與兩次無償獻血,每次獻血400毫升,她已經(jīng)記不清挽起多少次袖子,只要身體狀況允許,年年如此, 家里擺滿了她的獻血證。
早些年,許德英的女兒因為患病,需要輸血,給了她很大的感觸,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無償獻血之后沒兩年她就去獻血,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我想著把我的血獻給需要用血的人,挽救他們的生命。” 許德英說。無論走到哪里,許德英都要跑回昭通獻血,一聊到獻血許德英總是樂呵呵地能說個不停。
“以前我不知道獻血有這么多好處,我還有點害怕,想著我自己的血獻給別人了那我怎么辦,獻過一兩次以后我感覺身體反而更好了。獻血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我現(xiàn)在很少感冒,身體抵抗力變好了,免疫力也提高了。”
按年齡,許德英再獻兩次血就不能獻了,她便轉做志愿者,積極宣傳獻血活動和好處,同時動員和鼓勵身邊的親戚朋友都參與到獻血活動中,為無償獻血盡著她的一份力。
儀式感這三個字成為了現(xiàn)代年輕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無論做什么都講究儀式感。24歲的葉玲艷第一次無償獻血是19歲生日那天,她想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從19歲開始無償獻血后,她每年都堅持做這件事情。
葉玲艷羞澀地笑著說:“從那以后,獻血就成了我的一個習慣,每半年她就會去獻一次血。”在她看來,無償獻血是件有益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的事。獻愛心的同時也能為自己的身體做一個基礎的檢查。
獻血者的血漿經(jīng)檢驗合格,可以投入醫(yī)療使用后,血站會第一時間發(fā)送短信給獻血者報喜、致謝。“收到短信的時候,覺得自己終于對社會有了點貢獻,特別開心!”葉玲艷激動地說。在葉艷玲家里,固定無償獻血者不止她一人,還有她的弟弟葉玲瑞和媽媽徐崇翠。她說,遺憾的是,她的爸爸因為有高血壓,不能參與到這個平凡又有意義的活動中來。
在獻血大軍中,一個又一個真實而美麗的故事在悄無聲息地流傳。普普通通的人,因為獻血,因為奉獻,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動人的音符,成為昭通最動人的旋律。從獻血明星到獻血家庭,昭通的獻血人數(shù)在不斷攀升,愛心在發(fā)酵,影響在擴大……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 娟 實習生 李 娜 趙萬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