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1-01-18 10:45時近歲末年初,外出務工的游子逐漸返鄉(xiāng)。寒冬里的永善縣紅光安置點時常能看見拖著行李回家的群眾,孩子們聽到父母回家的消息,便匆忙外出迎接,拽著行李包,邊走邊問:“這次帶的什么呢?變形金剛還是奧特曼?”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和喜悅之情。
在一年前,大家要回趟家可沒那么容易。由于居住地偏遠,大多散落在大山深處,不僅路途遠,而且山路崎嶇,車子到達不了,只能背著沉重的行李步行回家,若是遇上冰凍天氣,路上少不了要摔跟頭。如今,貧困群眾享受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搬進紅光安置點,不僅有了寬敞明亮的房屋,而且家里通了網絡,通信也十分便捷。易地扶貧搬遷給貧困群眾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走進紅光安置點,聽搬遷群眾談生活之變。
李昌倫:身殘志堅守初心
來自永善縣團結鄉(xiāng)新田村新房村民小組的李昌倫是一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自1964年入黨時,他就告誡自己要以身作則,事事爭先,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因雙腳殘疾,老家交通不便,只能拄著拐杖勞作,那時買包鹽,別人走一兩個小時,而他要走大半天。雖然身體殘疾,但是李昌倫為人積極樂觀,常常在村里幫忙撿拾垃圾,維護村里環(huán)境衛(wèi)生。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宣傳到村里時,李昌倫主動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宣傳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他常對群眾說:“國家政策這么好,是黨的關心,才能有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大家要珍惜。”
如今,搬進紅光安置點,交通方便、道路平坦,為方便老人出行,孩子們便給他買了輛電動輪椅車。愛國衛(wèi)生運動宣傳進安置點,李昌倫便坐著輪椅車出去撿拾垃圾,孩子們擔心安全,便叫他不要出去了。老人卻說:“以前老家交通不便,我時常感到沒有做好,做得不夠,現(xiàn)在處處寬敞方便了,我還有什么理由躲在家里,年輕人看見我這樣,更不好意思亂扔垃圾,大家的習慣都越來越好了。”
如今78歲的他,時常坐著輪椅車游走于安置點的每個角落,清理每一處死角,不留一個煙頭,他用自己的言行影響身邊人,還時常教育身邊的年輕人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楊國江:自力更生謀幸福
2019年12月,楊國江一家隨著浩浩蕩蕩的搬遷隊伍搬進紅光安置點新家,看著安置點整齊劃一的新樓房、平坦的道路和學校里寬敞明亮的教室,楊國江不禁紅了眼,曾經那遙不可及的“安居夢”如今實現(xiàn)了,孩子們也能在家門口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
搬遷前,妻子在家種地帶孩子,自己在外務工,由于文化程度低、缺技術,年收入僅有一萬多元,日子過得捉襟見肘。搬進紅光安置點后,縣里多家部門組織家政、挖掘機等勞動技能培訓,并開展推薦崗位、企業(yè)聯(lián)合招聘等活動。經推薦,楊國江外出務工,且就業(yè)崗位薪資穩(wěn)定,妻子陳治美也在紅光安置點物業(yè)公司應聘上保潔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家中的3個孩子,老大在廣東省中山職業(yè)技術學校讀書,每年學雜費全免,還享受國家“雨露計劃”資助政策,老二、老三均在永善縣紅光九年一貫制學校上學,學校到家不過5分鐘路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也讓孩子們的成績進步很多。
現(xiàn)在楊國江一家人都找到了各自努力的方向,在安置點新家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幸福,日子越過越紅火!
(稿件來源:昭通易地扶貧搬遷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