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1-23 11:561月18日,昭通市彝良縣天立學校小學部放寒假了。
和平時周末放假回家一樣,貴英在宿舍進行簡單的整理后,歡快地拉著來接自己的奶奶的手離開了學校,走到彝良縣城街頭,打“摩的”沿著一條蜿蜒向上的山路回家。
這個“家”是祖孫倆的“家”,坐落在海拔1400米的半山腰,從家到縣城走路要兩個多小時。這個本就貧寒的家因親人的相繼離去而愈加冷清:貴英才三個月時,父母就將她送到爺爺奶奶身邊,從此后,貴英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2020年,父親徐富旗在廣東韶關(guān)一建筑場地從樓上掉下,當場身亡,同年5月,摔傷后臥床一年的爺爺離世。
這個“家”是祖孫倆的“家”,平時就奶奶一個人在家,只有貴英這個樂觀、自信、獨立的小姑娘回來時,才會多幾分熱鬧、多幾分溫馨。
父親離世后,這個普通的小姑娘開始在別人的談?wù)撝信c父親的離開中變得敏感、膽小,尤其是爺爺摔傷后,貴英就更加沉默少語,對外人也多了幾分防備。
貴英的經(jīng)歷引起了彝良縣領(lǐng)導干部的高度重視,也引起了彝良天立學校執(zhí)行校長李雪海的關(guān)注,李雪海說:“我了解貴英的經(jīng)歷后,認為這是一個有志向的孩子,就接收下來,并且連學費、生活費、住宿費等都免了。”
貴英到校報到那天,班主任冉夢琴和她進行簡短的交流,發(fā)現(xiàn)她在說話時細聲細氣,目光閃爍,就不動聲色把她引進教室,和平常有新同學來一樣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后,讓貴英和吳富佳同學同桌。就這樣,貴英同學有了第一個來自縣城的朋友。
報到那天晚上,生活老師耐心地指導貴英洗澡及穿衣,細心地為她鋪床吹發(fā)。在之后的學習中,課間或食堂,李校長或周校長總會“無意”中“偶遇”貴英,與她親切交談,讓她感受到真摯的關(guān)愛;晚自習后,語數(shù)英老師總會把她留下來補課,讓這個才來時語文剛好能考及格、數(shù)學三四十分的小姑娘迅速進步,如今已是一個語數(shù)英都能考90分左右的小姑娘了。
所有的關(guān)愛都是悄無聲息的,老師們的關(guān)心、同學們的熱忱讓這個因親人離世而沉默的小姑娘越來越開朗。
貴英,原名徐貴英,但不論是執(zhí)行校長李雪海還是班主任冉夢琴,還是其他老師,他們都叫徐貴英為貴英,這不是對徐貴英的偏愛,冉夢琴解釋說:“在天立學校,有一項沒有規(guī)定但大家都這樣做的習慣,那就是在稱呼學生時,如果名是兩個字的,就直接叫名,單名的,要么兩個字疊加起來叫,要么在名前面加個小,很少有連名帶姓一起叫的。這樣的稱呼不僅能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也能體現(xiàn)愛的教育本質(zhì)。”
放寒假前的一周,徐貴英參加了學校第三屆“風車文化節(jié)”,在主題為“越向上,越有光”文化活動中,徐貴英在同齡的孩子中奔跑、歡跳,同五顏六色的風車一起旋轉(zhuǎn)。
“她已經(jīng)不是一年前那個站在教室門口手足無措、小心翼翼的女孩,她是一朵盛開在冬日的臘梅,獨立、自律、陽光、自信、堅定、感恩。”英語老師這樣評價她。
是的,貴英這朵臘梅花在社會各界、天立師生的關(guān)愛中努力地盛開著。彝良天立教育,猶如一束光,照耀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貴英,這朵盛開在冰雪中的臘梅,在光的指引下會愈加堅韌、絢麗!
(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明坤 通訊員 冉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