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1-25 12:24我對竹子的喜愛源于兒時老屋門前的那片竹林。門前那片竹林郁郁蔥蔥,生機(jī)勃勃,它那蔥郁的綠色陪伴我度過了10多個春夏秋冬。清晨,隨著第一縷陽光投射進(jìn)竹林,鳥兒們就開始在林間歡唱、嬉戲了。它們清脆的叫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好像在催促我趕緊上學(xué)不要遲到。傍晚,倦鳥歸林,嘰嘰喳喳,似在交流一天之所見,正在興頭上,頑皮的我和幾個小伙伴撿起路邊的石頭拋到林間,把鳥兒嚇得魂飛魄散,撲棱棱飛到空中,在竹林上空盤旋、鳴叫,感覺危險已逝,便又重落枝頭。竹林不僅是鳥兒溫馨的家園,還是我們家那只小母雞繁衍生息的好地方。在竹林里,厚厚的落葉堆積起來,小母雞把它的十幾枚蛋藏在落葉里,母親還以為它累了,要歇息一段時日。誰知它已經(jīng)“暗度陳倉”了。20多天之后,當(dāng)小母雞帶著一團(tuán)團(tuán)毛茸茸的小家伙出來找食吃時,才知道原來是竹林圓了它做母親的夢。
竹子生生不息,每年春天,竹林里就會有尖尖的竹筍從地里探出頭來,吸收陽光雨露后就努力地向上生長,慢慢變成一棵高大挺拔的竹子。到了秋天,村里的老人就會來我家索要竹子,父母總是慷慨地說:“要幾棵,砍去就是!”就這樣,一棵棵青翠的竹子在心靈手巧的篾匠手里變成韌勁十足的團(tuán)籮、簸箕等用具。冬天到了,寒風(fēng)凜冽,雪花飛舞,厚厚的積雪把竹子壓得彎了腰,我們以為它快斷了,誰知它在寒風(fēng)中微微一抖,積雪便落在了地上,化成水,融入地下,滋養(yǎng)竹子的根須。
由于父親工作的變動,我們舉家搬進(jìn)城里,老屋易主,那片竹林也不再屬于我家,心里甚是失落。每次回去,我都要到竹林邊走一走,看一看!后來,由于許多原因,我們很少再回去。可那些和翠竹有關(guān)的記憶卻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我的夢里,像經(jīng)年的竹葉青老酒,彌漫著濃濃的香味!
自別后,憶相逢,幾回夢里現(xiàn)清影……那一天,伴著初夏涼爽的清風(fēng),我和友人一路歡笑一路狂奔,于傍晚7時許,抵達(dá)了蜀南竹海。剛駛?cè)胫窈#涂吹焦穬膳粤至⒌闹褡樱裉烊坏木G色屏障,遮天蔽日。再次見到了竹子,我油然而生出許多莫名的情緒,像見到了闊別多年至親至愛的人一樣,激動、興奮、備感親切……這兒的竹子比老家竹子粗壯了許多,但他們一樣地蒼翠挺拔,一樣地中空外直。此時,夜幕低垂,隱約看見一條若隱若現(xiàn)的公路彎彎曲曲地通向深幽之地。路兩旁郁郁蔥蔥的竹竿像無數(shù)士兵在微風(fēng)中操練演習(xí)。我們漫步公路,鼻腔里鉆入夾雜著翠竹和花草香味的空氣,耳畔回響著蟲鳴啾啾、倦鳥啁啁、竹葉沙沙的夏夜交響曲,雖沒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卻也感覺無比舒心、愜意。
翌日清晨,幾聲清脆的鳥叫聲把我們從清夢中拉出來,迫不及待來到景區(qū),坐上纜車緩緩升上空中。來不及尖叫,來不及感嘆,氤氳在薄霧里的連綿起伏的綠色就鋪天蓋地般撲入眼簾,讓我應(yīng)接不暇。只見山上谷底都長滿了密密匝匝的竹子,萬頃竹海幾乎無一棵雜樹。風(fēng)兒吹過,竹海泛起了層層綠浪,無比壯麗。一棵棵竹子在山山嶺嶺、溝溝壑壑里一節(jié)一節(jié)心無旁騖地向上生長,一年四季,以堅韌的毅力抵擋嚴(yán)寒酷暑,抵擋風(fēng)霜雨雪,默默地用自己的綠色裝點(diǎn)著山川大地,成就一方清幽的凈土。一會兒工夫,我們來到了翡翠長廊前,一條鋪滿青石板的道路兩旁,萬竿齊發(fā)。世世代代蜀南人民在崇山峻嶺間擺滿了幽篁陣,輕紗籠罩,竹影婆娑,好似人間仙境。竹林深深深幾許,走進(jìn)林間,只見一顆顆雨霧凝聚成的小水珠,晶瑩剔透,墜在葉尖,微風(fēng)拂過,輕輕滑落,劃出了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此時,腳下踩著厚厚的落葉,竹葉與風(fēng)的呢喃細(xì)語動人心弦。縷縷濕潤潤的充滿竹子清香的空氣沁人心脾。給人一場雅致的視聽盛宴。突然想到一句古詩:“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不用彈琴,已有琴聲悠揚(yáng);不必長嘯,胸中俗務(wù)已拋;不飲清酒,早已如癡如醉。多想撐一把紅色油紙傘,執(zhí)子之手,漫步林間,不戀繁華,只醉清幽。
我愛竹子,不只是因?yàn)樗休d著我童年滿滿的記憶,還因它清華其外、淡泊其中、虛懷若谷、甘于奉獻(xiàn)及堅韌不拔的品格!此時,我似乎對古人發(fā)出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感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昭通日報社通訊員 郭碧慧/文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