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1-02-20 15:47?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這里的“至察”就是雞毛蒜皮的事也較真。與人相處,講原則沒錯,但要看什么事,小事也斤斤計較,就會無朋無友。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誰是神人,人人都有做錯事的時候,莫有“理”霸道,得理不饒人。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曾經是朋友的兩個男人,為幾百元債務打起“肚皮官司”。債主不好明著討要,卻逢人便說此事,欠債人聽說此事后,立即還了錢。此事本該到此結束,卻不然,債主心中“不平”,仍繼續(xù)向雙方的朋友說此事,致使欠債人感到很沒面子,于是惱羞成怒找到對方,大吵了一架后互不往來。
兩位好朋友就這樣成了“冤家”,路途相遇各自扭頭走開。類似的事情生活中并不少見,反映出一些人“得理不饒人”的欠妥做法,導致關系破裂。某位急需買房的職工,向朋友借了7萬元,說好半年后歸還。半年已過,這位職工在朋友催促下還了4萬元,余下的3萬元一再強調“手頭緊”,表示待“寬裕”后歸還。話說到這份上,朋友也理解他,也就沒再追要。時隔3年后,對方仍未歸還余款,朋友便打電話向他討要,卻被告知早已還款。朋友氣不打一處來,放下電話邀約幾個人找上門去,沒想到,對方也糾集了人等著,雙方抓扯中都有受傷的人,動手者都遭到法律的追究。事后,這位職工歸還了3萬元余款,并承擔了21萬余元的醫(yī)療費。
人與人之間遇著點問題很正常,講求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才是正道,也才可能不傷和氣地化解矛盾,妥善解決所遇的問題。認真不等于較真,較真就會把小事情“放大”。解決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并不簡單,正因如此,才要學會寬容地思考和解決問題,硬要爭個你輸我贏,爭來的往往是一肚子的怨氣和煩惱。
為人處世是態(tài)度、是方法,也是經驗和教訓積累的學問,應得饒人處且饒人,才是明智的選擇和做法。
李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