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2-22 09:49文化之城
作為古道要沖的昭通城,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夜郎文化、古滇文化等諸多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獨領風騷的代表“云南多元文化的縮影”的朱提文化。
《華陽國志》有過記載,朱提郡“其民好學,濱犍為號多士人,為寧州冠冕”。朱提學子外出游學,取長補短,漢文化典籍及典儀、禮俗、服飾及生活習俗的浸染,使之呈現(xiàn)多元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然而,文化必須傳承才有繁榮,繁榮又得有歷史的深邃作為基石。
昭通建城歷史之悠久,與昆明和大理不相上下。如果把這三座城市的歷史都比作河流的話,那么,昆明因最終成了云南經(jīng)濟、政治、文化中心而顯得波瀾壯闊;大理因托起一個“大理國”而掀起驚濤駭浪;昭通,則因為河床的諸多拐點,相隔較長一段風平浪靜的流程,又卷起扣人心弦的巨浪,而且在平靜的水面下總是暗流涌動,所以對云南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持久而強大的沖擊。
就是這種文化的深厚、傳承,到了民國時期,昭通成了云貴川三省邊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中心,時有“小昆明”之美譽。盡管后來由于交通閉塞和地域條件限制等因素,這塊土地成為全國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但也使這里成為云南中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區(qū)之一。崇尚讀書、崇尚文化、尊重文人、熱愛文學的傳統(tǒng),在這里一脈相承。
從一些存在的實物也可以見證。比如各種寺廟和會館,使昭通成為遠近聞名的“會館之都”。清雍正年間,全國各地來昭通從事礦產(chǎn)開采和進行商貿(mào)的商人頗多。為此,旅居昭通的人士紛紛利用鄉(xiāng)土情誼建立同鄉(xiāng)會館,保護自身利益,在昭通古城形成了豐富的清代中國古建筑群落。若大致排列,有江西廟、廣東廟、陜西廟、川主廟、禹王宮、財神廟、土主廟、文廟、武廟、城隍廟、三官廟、老君廟、火神廟、小紅廟、天后宮、文昌宮、玉皇宮等,另外還有善福堂、天主堂等外國人修的教堂,還有冠以姓氏的家族宗廟如李家祠、馬家祠等。李家祠是清代著名頂戴商人李耀廷供奉祖先的家廟。李耀廷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本是一個貧苦之人,當過挑夫,挑過“生意”。后來經(jīng)商發(fā)跡,票號遍布全國,資助過孫中山,成為名副其實的“錢王”。光緒三十四年,李耀廷修建了供奉祖先的家祠,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為兩進典型清代建筑。1980年,該古建筑群落被列為昭通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筑有青磚鏤花的圍墻,有琉璃的瓦當,有雕花的廊柱,有古柏森森,有不知名的花草紅綠掩映,有翹角飛檐重重疊疊。建筑規(guī)模非常宏大,依稀可見當年的繁盛與奢華。
很有必要提及的是陜西廟。它位于昭陽區(qū)永安街,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屬陜西客民所建,又稱西秦會館。在民國八年(1919年)重修,改稱為西北五省會館。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米。前有石質(zhì)“忠義坊”(已毀)。正殿為歇山頂式建筑,前殿為卷棚頂,面闊三間18米,進深三間18米,進門的門樓上方是一座用于唱堂會的戲臺,在戲臺前方有石護欄觀賞臺,在臺子三面分別鑲嵌有精美的石刻,共13幅,每幅高0.65米,寬1.3米,刻于1919年。內(nèi)容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和社會生活、戲劇場面、花鳥靜物等。刻藝精湛,惟妙惟肖,至今清晰可見。欄桿上的石雕,所刻八仙、羅漢等,人物生動、線條靈動而流暢,其書法蒼勁有力,草、隸、篆各種字體俱全。在四角的石柱上雕有小石獅,憨態(tài)可掬。
該建筑的主要特點是采用了中原建筑風格,整個布局氣勢宏大,對應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四合五天井的特點;是比較典型的中國建筑,平面組合、總體方正、強調(diào)對稱、中軸明確。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建筑,四周以廊墻及其他建筑組成有縱深、有層次,整個建筑造型秀雅、工藝精湛。
寺廟雖然是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但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各種各樣的寺廟及其活動,實際上也反映了這塊土地上文化多元性的特點。文廟,印著這塊土地上文脈的傳承。文廟,又稱“孔廟”或“黌學”,辦學后叫“鳳池書院”。書院會集了當時一大批文人學者,孕育了諸如肖瑞麟、辛聯(lián)瑋等眾多才華橫溢的文化名人。他們招徒講學,傳播文化,為昭通文化的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民國時期,昭通書香世家出身的張本釗、張本鈞兄弟奉命在“鳳池書院”創(chuàng)辦“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張氏兄弟先后擔任校長),后更名為昭通中學,在這里培養(yǎng)出了蜚聲中外的國學大師姜亮夫、考古學家張希魯、歷史學家鄧子琴、中國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亞平。
文廟藏有被稱之為“寰宇稀世之奇珍”和“海內(nèi)第一石”的孟孝琚碑。一塊石頭,承載著千年文化,印證著昭通這塊土地,盡管很長時期交通閉塞,文化卻依然通暢,沒有隔斷,一脈相承。通過對孟孝琚碑的研究,可以探尋秦漢時期云南邊疆的社會文化發(fā)展情況,可以叩問當時中原文化對云南的重要影響。
昭通古城,是蒙塵的珠寶,拂去灰塵,就會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當人們的目光再一次望著這滄桑的古城時,心里涌起的會是一種怎樣的感慨?
作者:劉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