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3-01 15:17?
遙遙星光,與我同行,盛開在黎明。?
——題記?
幾粒星子墜入深海,隨之躍出一輪驕陽,一晃幾十載倏忽而逝。渺小事物轉(zhuǎn)瞬即逝,唯滄海桑田歷久彌新。
歲月之羽,掠過時間的河流,撫過一片浩瀚星海。我在歲月斑駁深處,聆聽到紅色理想綻放的聲音。
追溯到時光彼岸,我看見我的家鄉(xiāng)——“鎖鑰南滇,咽喉西蜀”隱于烏蒙大山之中,卻又屹立于日出之地。就是在這樣一片古老又神秘的土地上,有一群平凡的人被這神奇的泥土和山丘庇護著,被田間的瓜果和山間的清泉滋養(yǎng)著,開辟出了一片奇跡的田野。
猶記得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有多少愛國青年敢為人先,勇往直前,開啟了新民主主義時代。他們以青春負(fù)時代重任,成為我們的國之棟梁。百年后,刀光劍影暗淡,鼓聲錚鳴遠(yuǎn)去。新時代的我們更是以愛國為底色,懷凌云壯志,負(fù)時代重任,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憶往昔,有龍云盧漢堅持抗日,將愛國情懷融入血肉。看今朝,有后浪奔涌共創(chuàng)偉業(y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是青年之姿,亦是大國風(fēng)范。
還記得1940年,吳鏡漪老先生帶回的160株蘋果樹,當(dāng)初的他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昭通人從此便與蘋果成為了命運共同體。這160株蘋果樹同昭通人民在戰(zhàn)火中頑強生長。人們相信,好男兒當(dāng)殺敵報國,好農(nóng)民應(yīng)筑籬修園,軍民一心,守我大好河山。
于是后來的我們,也學(xué)成了昭通的樣子,豁達(dá)堅毅,秀外慧中。
王陽明曾有言:“立志者為學(xué)之心,也為學(xué)者立志之事也。”青年有志,可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青春無悔,當(dāng)以身許國展我輩風(fēng)華。是的,我們的家庭雖然賦予了我們生命與幸福,但昭通,這片神奇的土地卻給了我們靈魂和信仰。
我不知道你是否曾在昭通的深夜里獨行,是否爬過燈火撩人的鳳凰山,又是否夜觀過昭通城的滿城燈火;我不知道海樓路有沒有你十六歲時曾走失的腳印,鳳霞路有沒有你曾下錯的公交車站,步行街又是否有你遺失過的青春。但這座錯落的小城卻是那么真真實實地存在著,它每一條街道似乎都能映照出一個美麗的故事,卻又從來沒有一個地方能裝下我們那么多的秘密。
回顧2020年,庚子年初新冠病毒肆虐,無數(shù)中華兒女心相通情相連,于盛世硝煙處奔赴前線,在危機四伏時挺身而出,我們也看見白衣戰(zhàn)士披上白衣“戰(zhàn)袍”,守護歲月靜好。就是那些奔赴在前線的,無論是警察、護士、醫(yī)生,還是外賣小哥……那些平日里平平無奇、默默無聞的平凡人,可就是這樣一群人,他們默默擔(dān)起了時代的重任,成為了我們的國之脊梁。
這之中又何嘗不曾看出,泱泱大國五千年的積淀,成就的是文明的一番深長韻味,而其間永恒傳承的,是我們?nèi)A夏兒女堅守的使命。是的,歷史睡了,時間卻還醒著。生命前行在歷史的脈絡(luò)中,歷經(jīng)了血與火的熔煉,迸溢出的是縷縷清香,味淡而綿長,清冽卻又醉人。
看啊!時間的隧道里,每個人都在努力奔跑著,先賢們在前方高舉著火把,我們又怎么可以黯然無光。或許很渺小,或許微不足道,卻也要追逐著他們的腳步,在孤獨中積蓄力量,總有一天,熒熒之火也可以照亮整片星空。?
(作者系巧家縣中寨鄉(xiāng)九年一貫制學(xué)校教師。)
?
(昭通日報社通訊員 顏微/文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