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
2021-03-08 10:55當前,“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開啟,干部隊伍是確保開好局、起好步的關鍵。怎樣才能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脫穎而出,防止“逍遙官”“玲瓏官”尸位素餐?筆者認為,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在考察識別干部過程中當好“大夫”,對干部做好“全面體檢”。
觀“氣色”。對比敢闖敢干、能打勝仗的優(yōu)秀干部,一些“亞健康”干部缺乏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精氣神,表現出的“癥狀”是面對工作精神倦怠,遇事“推脫讓”。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把考察識別干部的功夫下在平時,注重在日常工作中察看干部的言行舉止,特別要注重在急難險重條件下識別干部,考察其能否在重大任務、關鍵時刻沖在前頭、堅持到底、干出成績。
聽“聲息”。對比真抓實干、有勇有謀的優(yōu)秀干部,一些假作為的干部喜歡做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表決心、談目標時豪氣干云,卻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動力和能力,或是急功近利,挖空心思做表面文章、搞形象工程。因此,考察識別干部時不僅要看其態(tài)度、狀態(tài),更要突出實績導向,注重對實績表現進行客觀、全面的考核評價。
問情況。對比政治可靠、對黨忠誠的優(yōu)秀干部,一些“兩面派”干部喜歡臺上一套、臺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當在考察識別干部過程中多方聽取意見、了解情況,問本人、問同事、問分管領導,尤其要聽取群眾的意見,掌握一手信息、真實信息,讓“兩面派”干部失去市場,讓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有為有位。
切“脈象”。對比信念堅定、一抓到底的優(yōu)秀干部,一些“軟骨病”干部信仰迷失、隨波逐流、心浮氣躁,遇到現實利益就“心動”,遇到“婁山關”“臘子口”就懷疑動搖。各級組織人事部門不僅要在平時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補足精神之鈣,更要把信念堅定這一基本條件和要求貫徹到干部選拔任用的全過程,確保選出來的干部經得起風雨、擔得了重任。
王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