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3-10 08:57盛夏。
烏蒙高原小鎮(zhèn)的街上,隨著車來人往的喧鬧逐漸稠密,新的一天被徹底喚醒。我站在街尾的拐角處,這個位置相對于繁鬧的地段,顯得有些冷清,這種適度的熱鬧恰好給我不遮掩的視角空間,我可以從容地觀察這家五金建材店,因為,故事的主人公就在里面。從店面走向來看,呈直角,雖然店面不大,正好占據(jù)了這個街角的兩面,理論上,任何一點商業(yè)資源都沒有浪費。店主約莫40歲,站在柜臺里面一邊和顧客交流,一邊找顧客需要的商品。這個五金建材超市包羅萬象,各種建材以及管道、電線、開關、插座等應有盡有。
我沒有過多聚焦在商品里面,今天這些對我來說都不是重點,我想盡快找到一個叫朱曉曉的小女孩。到目前為止,我的視野里還沒出現(xiàn)。之前鎮(zhèn)上的同志把我?guī)У竭@個店附近,告訴我前面建材超市就是朱曉曉家開的。我用“你確定”的眼神看著他,他嘿嘿一笑,說,不信我直接把你送到她家。語氣里全是對民情地圖爛熟于心的篤定,還有扎實的基層干部作風。我為自己沒有掩蓋的質疑表示歉意說,我自己過去,你去忙。
很快,一個女孩出現(xiàn)了,她從成堆的建材中出來,手里端著一杯茶,隱約可見熱氣在飄。然后放在店里的一個電爐子上面,和正在忙著做生意的爸爸說了幾句話。可以確定,這個中年男人一定是朱曉曉的爸爸朱永偉。很顯然,這杯茶是為爸爸準備的。我能感覺到我內(nèi)心柔柔地動了一下。這是一位父親與女兒日常生活中愛和被愛的感動。我的女兒和朱曉曉一般大,我能體會這種簡單溫馨的父女情。
我能確定這就是朱曉曉,來之前我多次看過她的照片。
我的到來朱曉曉及家人早有準備,簡單寒暄之后,講述開始,曉曉是一個健談的孩子。在簡單聊了幾句后,曉曉突然忘記了什么,起身走了,我疑心她是否去找講稿。做記者10余年,經(jīng)常遇上那些提前預約采訪的對象,都會準備講稿,以便可以更流暢地表達。很快,曉曉回來了,手里端著一杯熱茶,微笑著遞給我。曉曉的爸爸見狀愧疚一笑說,光顧說話了。接著說,這孩子還是很懂事的。語氣里是自豪。看得出,曉曉給我倒水輕車熟路,一切那么自然。有這個優(yōu)秀的孩子,她爸爸的自豪是證據(jù)確鑿的。
曉曉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和她,這是個結構完整、親情滿滿的家庭。
在曉曉很小的時候,哥哥和她跟隨在昆明打工的爸爸媽媽生活,從小她就目睹了父母打工賺錢養(yǎng)家的不容易。打工收入不穩(wěn)定,后來,她爸爸在昆明開了一個攝影工作室,一家人日子其樂融融。隨著兩個小孩逐漸長大,讀書等問題急需解決處理,特別是昭通蘋果產(chǎn)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考慮到靠打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越來越難,于是,朱曉曉的父親朱永偉決定攜家人重返家鄉(xiāng),結束飄蕩的生活。回鄉(xiāng)后,朱永偉把家里的兩畝地全部種上蘋果樹,對這個家庭來說,每一棵蘋果樹都是一份希望。
擺在桌上的全是獎狀,很厚。最醒目的是2017年榮獲全區(qū)優(yōu)秀少先隊員稱號,還有全鎮(zhèn)詩詞大賽第一名、全鎮(zhèn)詩朗誦第一名、全鎮(zhèn)語文檢測第一名等。這些足以證明曉曉是個成績優(yōu)異、愛好廣泛的孩子。當然,我更希望了解到獎狀背后的那些更鮮活的故事。
閑聊中,曉曉的媽媽文德非來了。我之前了解到,家里的兩畝果園幾乎都是她在打理。這個是健康的女人,皮膚黝黑,說話耿直,從她的講述中,曉曉的影像更加清晰起來。
文德非說,最近幾年曉曉上學期間,每天早上六點十分鬧鐘一響,準時起床,起床后就把爸爸媽媽的牙膏牙刷和漱口水準備好,才去輕輕喊爸爸媽媽起床。她覺得爸爸媽媽每天種蘋果、經(jīng)營建材生意、照顧家里非常辛苦。在媽媽看來,女兒這個舉動剛開始可能是圖新鮮,后來發(fā)現(xiàn),女兒一直堅持做,讓爸爸媽媽無比欣慰。
讓文德非至今最難忘的一件事是曉曉上小學三年級時,文德非生病臥床休息,當時他們租住的房子光線很暗,進屋都要開燈,那天放學回家,曉曉的表哥一進屋就要開燈,被曉曉立即制止,說開燈會影響媽媽休息的。然后她就獨自把作業(yè)做完,輕腳輕手地走進房間里,也不打擾媽媽休息,一直默默地陪著媽媽。可以想象,這個溫馨充滿愛意的特寫畫面,即使在影視鏡頭里,也一定是導演精心設計、演員反復試鏡的一個情感爆破點,完全可以輕而易舉地直戳觀眾淚點。而八歲的曉曉沒有劇本指引,沒有導演說戲,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一切源于心靈的干凈和愛的浸染。我在想,當時曉曉表面上只是安靜的陪伴,內(nèi)心一定很復雜,想幫媽媽又無可奈何,想和媽媽說話又擔心影響媽媽休息。
“當時我沒有睡著,這些我全看在眼里,我的眼淚就控制不住流出來了,但是,我強忍著,沒有給女兒看見。”說這話時,文德非的聲音開始哽噎。我能理解作為母親心里那份寬慰和感動,她的貼心“小棉襖”長大了,帶著體溫,帶著對親情的自然回饋長大了。
曉曉的理想職業(yè)是當一名醫(yī)術精湛的醫(yī)生。選擇這個職業(yè)是因為父母經(jīng)常給她講小時候哥哥看病的往事,讓她記憶猶新。曉曉的哥哥兩個月大的時候患上肺炎,經(jīng)常住院治療,這么小的孩子要面對打針、輸液等治療,讓爸爸媽媽無比心疼。逐漸長大的曉曉每一次聽到這些故事,都會默默流淚,并暗暗立志,長大要當醫(yī)生,解除親人的痛苦。
和多數(shù)小孩一樣,曉曉比較喜歡楊紅櫻的作品,最喜歡的是《女生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等,空閑時就讀。我女兒也非常喜歡,我看過部分作品,楊紅櫻的作品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方式來講述兒童世界的喜怒哀樂,人物鮮活、語言風趣幽默。我在翻看曉曉讀過的篇章中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頁都有下劃線。曉曉微微一笑說,我覺得有意思的就把它畫起來,多看幾遍。這讓我吃驚,更讓我汗顏,一個十歲的孩子竟然就有這么好的閱讀習慣。我不敢輕易對她的將來妄下結論,但是我能確定,她的閱讀已經(jīng)完成了對追隨故事情節(jié)的超越。
曉曉還喜歡古詩詞,最喜歡的是課本上蘇軾的代表作《水調歌頭·明月何時有》,去年參加全鎮(zhèn)古詩詞誦讀比賽曉曉選的就是這篇名作。朱永偉一邊忙著做生意,一邊加入我們的閑聊,他鼓勵曉曉,朗誦一遍給叔叔聽,比賽拿過獎的。我發(fā)現(xiàn)朱永偉說這話時之前的自豪又重回臉上。其實,在我們聊天過程中,朱永偉在張羅生意的同時抽空和我們聊,因此,他的表情一直在商業(yè)模式和父愛模式之間合理地切換,就像兩個不相干但是又連在一起的畫面,沒有跳幀,沒有卡頓,一切過渡得十分流暢。
在她爸爸的鼓勵和我的期待下,曉曉開始還一陣羞澀、扭捏,很快,她拿來手機,從酷狗里輕車熟路地找出《水調歌頭·明月何時有》伴奏音樂。古箏舒緩響起,曉曉很快就進入狀態(tài),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她深情地誦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盡管曉曉的聲音還略顯稚嫩,但是她的情感是真摯的,是投入的。很快就把我?guī)氲剿谋硌葜校蠢粘鲳┰庐斂铡⒂H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憂傷畫面。于我而言,這是一種來自時空的奇妙體驗,門外車水馬龍、熱鬧異常,屋里秋風蕭瑟、明月高懸、親人相眷。曉曉說,她尤為喜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一句,每次讀到這里,她就會想起爸爸不在家的那段歲月。
我不想讓曉曉長時間沉浸在那些憂傷和不快的往事中,于是就聊到家里的蘋果。朱永偉說,到了果園管理的季節(jié),門市開到下午,我們一家都要去果園里勞動。在曉曉六七歲時就經(jīng)常跟著爸爸媽媽去地里,給爸爸媽媽當幫手,干活累了,曉曉就會給爸爸媽媽背古詩,一家人其樂融融。
按照政府規(guī)劃,到2020年,昭通將以昭陽區(qū)、魯?shù)榭h為核心,昭通蘋果種植面積將達72萬畝,實現(xiàn)產(chǎn)值100億元;到2025年,力爭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未來昭通的百萬畝果園將與城市相融,一個產(chǎn)業(yè)和景觀一體、特色鮮明、功能完備、宜居宜業(yè)的“蘋果之城”將得以展現(xiàn)。如今,蘋果已然成為昭通一張享譽海內(nèi)外的名片,一個味道迷人的標簽。有理由相信,未來,蘋果一定會成為包括朱曉曉他們家在內(nèi)的果農(nóng)的最大福祉。
童心向陽,幸福花開。在父母的眼里,朱曉曉就是父母一生耕耘的蘋果樹,不僅希望她花團錦簇一路芬芳,更希望果實累累,一路陽光。
(來源:昭通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