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3-11 09:25 滇東名木,萬木之心,其紅如血,其黃如金。 一盤素炒的攀枝花,佐以或嫩綠或雪白的蒜段,清香的菜油和地道的豆豉,便點化出最濃郁的鄉(xiāng)愁,和那些關于舊時光的最飽滿最溫暖的記憶。 攀枝花學名木棉,又稱英雄花,可謂一身都是寶。據(jù)百度百科介紹,其花可供食用,入藥清熱除濕;根皮祛風濕、治跌打;樹皮為滋補藥。果內綿毛可作枕、褥、救生圈等填充材料。種子油可作潤滑油、制肥皂。木材輕軟,可用作蒸籠、箱板、火柴梗、造紙等用。花大而美,樹姿巍峨,可植為園庭觀賞樹,行道樹。不過,我這里只想談談攀枝花作為食材的美妙之處。 人世間是講究緣分的,食材亦如是。 當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變得越來越復雜時,人們才再次明白,最簡單的相遇,最返璞歸真的操作方式,才能承載起最安撫心靈的人間煙火。就像黃酒之于葫蘆、柿餅之于草繩,任器具萬千繁復,終抵不過這一縷記憶深處的味道。也就像巧家的稀豆粉遇上了油條,昭通的餌塊遇到了油糕,無論遠方的你承不承認,它們都已私定終身,這一生一世,定要在一起了。素炒攀枝花也一樣,不知何年何月何人配以蒜段和豆豉,但再也沒有比這更般配的了。 每次在炒制之前,我將翠綠的蒜段堆放在紅黃相間的攀枝花上時,我都會凝視片刻,我總覺得,它看上去像極了青春,有青澀清淡的情感,有熾熱如火的激情。你看,那白色的蒜段不就是白衣飄飄的年代么?那綠色的蒜段不正是那些青澀卻迷人的情愫么?紅黃相間的攀枝花,不正是青春的激情么?盡管有人試圖用酸菜或蔥白替代蒜段,卻又哪里替代得了呢?每當此時,我常常想起老狼的校園民謠,想起他唱的《同桌的你》,沉淀于心的記憶慢慢清晰,久違的歌詞漸漸熟悉。 最簡單的,才是最好的,也許也是最長久的。 宗次郎用簡單的陶笛奏出《故鄉(xiāng)的原風景》,音樂大師巴赫僅用一根G弦就創(chuàng)作出《G弦之歌》。要想把攀枝花的韻味拉扯得悠長,豆豉就夠了。有些人不喜歡豆豉,但是用來炒攀枝花,卻是沒有比它更好的了。迅速地翻炒出鍋之后,那馥郁的香氣,醇厚而又綿長,仿佛人到中年的味道。最簡單的,總是最好的,也是最長久的。一如許多年后再見到老狼,再聽他演唱《同桌的你》,他不再是少年,卻又一點都沒有變,老狼還是簡單的白襯衣,他的身邊還是當年的那個人。 來吧,來品嘗一盤巧家的攀枝花吧,你正年少,它可配青春;你當中年,它亦有深沉。 作者:劉朝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