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日報
2021-04-14 11:00高考即將來臨,如何在最后的沖刺時間中提高物理成績呢?下面我整理了三條物理備考枝巧,供大家參考。
一、回歸課本,培根鑄魂
課本是高考的根,更是高考的魂。每年都有許多高考題直接源于教材,我們必須認真細致地,帶著研究、質疑的態(tài)度研讀教材,不留問題死角,包括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的內容,高考題會依據(jù)這些素材編撰,情景雖有不同,但本質是相通的,例析如下。
分析:本題必須細致研讀教材(牛頓運動定律的使用范圍)才能準確地回答出來。本題參考答案為第一問:速度計算的結果超過了光速,第二問牛頓運動定律只能適用于宏觀物體、低速的情況。在教材中就有相應的牛頓經典力學的使用范圍方面的介紹。另外,閱讀教材后進行反思,如果沒有科學思維的習慣和對計算數(shù)據(jù)分析和質疑能力也不可能準確回答出本題。認真閱讀教材是培根,進行分析、質疑和反思,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習慣是鑄魂。
研讀教材的方法:
1、分析目錄法:每一個標題往往就是這一章知識的總綱。
2、嘗試回憶法:復習前先不看書,試著回憶這一章的內容,看這一章講了哪些基礎知識,有哪些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技能、技巧的要求,有哪些典型題目。
3、畫出知識網(wǎng)絡圖:一定要自己獨立完成,不能照抄現(xiàn)成的。
二、能力遷移,啟智潤心
高考物理學科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理解能力、情境想象與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運用數(shù)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能力。2021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沒有公布考試大綱及關于考試大綱的說明,但再次印發(fā)了2020年版,因此我認為五個方面的能力要求不變,再結合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與時俱進,凸顯能力遷移,啟智潤心的導向性,例析如下。
此題有較多同學錯在第(2)小題。原因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光電效應產生的原因,發(fā)生機理。從而導致不能將光電效應的現(xiàn)象,在力學情景中進行遷移和類比分析。當然,也有部分同學因為對機械能守恒定律,牛頓第二定律以及運動學公式等知識掌握不牢導致第(1)小題出錯。
光電效應和康普頓效應研究了光子與電子作用,證明了光具有粒子性,但兩者有什么區(qū)別?(同學們查找資料,自主學習)。(光電效應發(fā)生在光子與束縛電子之間,光子被吸收;康普頓效應一般發(fā)生在光子與自由電子之間,光子被散射。)
審題時應認真仔細,對題目文字和插圖的一些關鍵之處要細微考察,有些信息不但要從題述文字中獲得,還應從題目附圖中查找,即要多角度、無遺漏地收集題目的信息。找研究對象、找關鍵字眼、找已知條件和隱含條件、找運動過程、找干擾因素、找求什么。審題之后就可以按照找對象—建模型—析狀態(tài)—明過程—畫草圖—選原理—列方程—查結果的思路來做題,在自問自答中啟智,在自我評價中潤心——錯有總結,對有喜悅。
三、克服定勢,規(guī)范解題
1、畫出相關示意圖。
2、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
3、設定題目中沒有的物理量。
4、明確研究對象、狀態(tài)和過程。
5、指明應用的原理。
6、列式子(寫原始公式,不用二級推論)。
7、寫結果和單位(字母結果后不寫單位)
8、檢驗結果是否合理。
高考即將來臨,以上是我整理的物理高考復習應考的三條建議,一家之言,管中窺豹,文中難免有疏漏和不當,復習應考建議未必有效適切,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來源丨@昭通日報?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