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昭通新聞網(wǎng)
2021-04-16 10:42移民難,難在工作千頭萬緒。政策千條線,移民干部就是那根“針”。在白鶴灘水電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巧家縣廣大移民干部植根在移民群眾身邊,“5+2、白+黑”成為工作常態(tài)。
“移民搬遷無小事,每一項工作都要做細做實,才能讓移民群眾放心地搬家、安心地住進新房子。”巧家縣馬樹鎮(zhèn)移民包保干部張庭丹用真情服務移民,做移民群眾的“貼心人”。
2021年1月,在馬樹鎮(zhèn)工作的張庭丹接到領導通知,到白鶴灘鎮(zhèn)可福村一組開展移民搬遷安置工作。可福村一組移民搬遷工作共涉及群眾300戶,其中馬樹鎮(zhèn)包保202戶,張庭丹和另外一位同事共負責43戶移民的搬遷工作。
“移民群眾沒有想到的事,我們都要提前想到。43戶移民群眾有53套新房子,每一套房子我和同事都提前去看過,提前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再領著移民群眾去看新房。”張庭丹說。
在可福村一組的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張庭丹和同事急移民所急、想移民所想、幫移民所需、解移民所難,用真心、耐心、細心服務移民群眾。
55歲的楊守會是可福村一組的移民群眾,在搬遷安置前期,由于對搬遷政策有不理解的地方,同時覺得新房子存在很多瑕疵,對搬往安置區(qū)十分抗拒。張庭丹和同事對照著楊守會家的明白卡一項一項地給她算賬,一遍又一遍地給她講政策,直到她清楚政策、知曉明白卡的每一筆款項。對于老人反映的新房子存在的問題張庭丹也及時找到樓棟長上報情況,并督促施工單位保質保量整改到位。
“非常感謝小張他們的幫助,新家非常好,家具都是女兒布置的,結婚的時候都沒有用過新家具、睡過新床,這次搬家全部換新的,該好好享受一下生活了。搬了新家以后孫兒可以進城讀書,以后的眼界都會不一樣了。”2月27日,圓滿搬家的楊守會笑得合不攏嘴。
張庭丹說:“這是移民搬遷安置工作開展以來第一次被移民群眾認可,那一刻好像再多的苦我都能吃,再高的樓我都爬得起,即使當時17層的電梯不能使用,心里也沒有那么畏懼了。移民工作帶給我的成就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里,累了想起可以解乏,困了想起可以解困。”
在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張庭丹遇到了很多在搬家前、搬家中和搬家后有問題找她幫忙的移民群眾。“我家的房子開始也是有缺陷,小張?zhí)焯炫軄韼臀艺沂┕し降娜苏模钡椒孔诱暮茫娴暮芨兄x她。”移民群眾黃云美高興地說。
“只要我們時時處處從移民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出主意、想辦法、敢擔當,盡力解決移民群眾的實際困難,沒有什么是做不好的。”張庭丹說,能讓移民群眾理解她們的工作,順利完成搬遷安置工作,心里滿滿的成就感;能參與到移民搬遷安置工作中,為白鶴灘水電站的建設盡一份力,她感到無比自豪。
通訊員 徐有定